平凡青年喚作是方越。

神態憨厚,頗為有些拘謹模樣。

來時早有叮囑,道是要見的人非同凡響,不可造次云云——他本來就不是個能‘造次’的人,既屬平凡,愚鈍算不上,卻也不甚聰敏, 為人本來謹慎。

便連作那驢友,也是同學拉著他去的,拗不過。

陸恆教他們坐下,一邊摩挲著‘硯臺’,一邊道:“此乃雷池。”

“雷池?”張平心下若有所悟。

陸恆道:“便是原本天庭用以掌控雷霆之物。”

便一轉言,道:“除了這雷池, 我倒是好奇於此世天庭留了哪些遺澤給你們。”

張平也不隱瞞,道:“除了大批物資方面的東西,最重要的是一部外道總綱。”

外道總綱?

陸恆心下了然。

便如他當初執行軍務,留給流浪地球那個世界的人類的科技總綱。說法不同,本質一樣。

總綱這種東西,便如同一個指導思想。具體應用技術或許沒有,但卻能指導一個文明知道前進的大方向,使不至於走偏。

“倒是不錯。”陸恆道:“對芸芸蒼生而言,外道總綱比正宗修行法門更有用。”

正宗修行,依託於‘根性’的先決條件。而有根性者,萬中無一。也就是不能普及。

而外道科技,則可普行於蒼生之中,使文明的每一個成員都得到兼顧。

張平深以為然:“是啊。上面也很高興。有了外道總綱,咱們以後的路,便有了方向。”

說:“得感謝方越,如果不是他, 我們可能會錯過最重要的東西。”

能找到天庭遺澤, 方越居功至偉;便連這外道總綱,亦是如此。

當時進去, 所有人都忙著蒐羅天庭留下的物資,險些錯過外道總綱——那玩意兒很樸實,是角落裡一塊平平無奇的石板,而方越無意間觸碰了它,這才知道它的重要性。

一旁方越不禁撓了撓頭,憨憨的笑,有些羞澀,

陸恆笑道:“他或許平平無奇,但合該如此。”

道:“黃帝遺玄珠,象罔得之。”

莊子有云,黃帝遊乎赤水之北,登乎崑崙之丘而南望,還歸,遺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離朱索之而不得,使吃詬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

多智多巧的人沒能找到,目光敏銳的人沒能找到,巧言善辯的人沒能找到,獨平平無奇的人找到了。

陸恆道:“命數所歸也。”

然後對方越道:“雷池於我有大用,非你不可得。你命數如此,合該秉我道統。”

便把一部玉冊取出,托起來,飛到方越面前:“這是我一身法門之集大成者,我給起名為都天大典,你是個有根性的人,便交給你吧。”

張平一旁眼睛都瞪出來了。

方越手足無措,捧著玉冊不知往哪裡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