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八章 觀音菩薩(第2/2頁)
章節報錯
看她音容笑貌,著實絕頂;卻眼神平靜無波,猶如深淵。
“是麼。”陸恆把披風一掀,道:“不知菩薩何事耽擱,晚了這裡時辰。”
觀世音心下一怔——實不料陸恆竟打破沙鍋尋根究底,給臺階不下。
便道:“世尊教貧僧送金蟬子輪迴,在幽冥地府耽擱了片刻。”
“那便是你家世尊沒算好時間。”陸恆道:“我聽說如來佛祖神通廣大、智慧無邊——果然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觀世音被頂的說不出話來。
一旁的太白金星忙打圓場,笑道:“這裡不是說話的地方兒,執天殿重開在即,陸將軍、菩薩,跟老朽來。”
無言,至執天殿。
端端一座不甚起眼的仙宮,裡外五金、雷霆雨露。
太白金星笑道:“觀天之道,執天之行;天既有威,神威如獄;天既有德,德被蒼生。”
說:“執天殿執天庭大計,當恩威並施。”
便微微拱手:“這裡便交給陸天君、觀音菩薩了,老朽告辭。”
執天殿之主,便喚作天君。陸恆如今,加銜——陸天君。
陸恆笑道:“星君慢走。”
送走了太白金星,陸恆吩咐佐官安排天兵值守,又喚來七十二位神官,作了認識,瞭解了每一位神官各自要負責的具體事務。
大致弄清楚作為執天殿天君,應該要做什麼。
陸恆於是道:“七十二神官各司其職,協調好各路神仙參與;佛家的事,觀世音菩薩...”
他目光落在觀世音身上。
菩薩託著玉淨瓶,聞言道:“天君請說。”
陸恆道:“天上的事,有七十二神官協調;你我分天下之事。佛家的,你來;佛家之外的,我來。”
觀世音斟酌了一下,道:“陸天君乃執天殿之首,貧僧自當遵從天君之意。不過,是不是先商量出一個章程?”
陸恆道:“哦?”
觀世音道:“此間乃天庭大計,以佛代道為修行之宗;貧僧當廣佈佛家恩澤,顯聖世間,以使世人知佛、懂佛。”
陸恆明白她的意思,便是她有許多動作,以彰顯佛家神通、威嚴,為西遊的正式開始打下基礎,需要一個自主權。
陸恆心下一轉,沒先回答觀世音,卻謂之諸神官,道:“天庭各路神仙的協調事務,一件件一樁樁,須得詳細記錄在案,本天君隨時過目。若有違規之處,先這裡打個前哨,勿謂言之不預。”
然後才對觀世音道:“菩薩當知,本將軍慣於與魔神廝殺,有雷霆手段。你要自主權,本將軍給你,但切莫過線。否則別怪本將軍對你不客氣!”
菩薩灑然一笑:“天君言重。貧僧心中有數。”
這個底線,其實很簡單。就是關於大計執行之後,人間的佛道爭端,要侷限於人間——說白了,就是無論天庭的神仙還是大雷音寺的菩薩金剛,都不能插手。
可以佈局,可以算計,但不能動用超過仙凡之隔的力量。傳道,更要以‘道’為主——而不是神通法術。
佛家傳道,根要之處,是傳佛家的思想。這才是大天尊想要看到的——要佛家的思想去影響人們,試試是否有壓制孽龍猛虎的作用。
而道家為修行之宗,已有無數年,天庭的神仙絕大部分出自道家道統。此間決議以佛代道,是玉皇大天尊的決定,自無人反駁;但亦需要留給道家神仙足夠的顏面。
執天殿的存在,一是要保證以佛代道的大計的順利實施,又要兼顧各路神仙‘顏面’二字。還要處理那些因此事冒頭、主動或被動阻擋大計、作亂的妖魔鬼怪,清理掉一批,以削減魔神的產生。
這是執天殿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