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地點定下來了,眾人都頗為興奮,一個個摩拳擦掌。

中午,高陽請大家吃飯。

公司辦公室定在城西,對吳博每天上下班頗有不便,高陽便對吳博歉意道:“吳老師,以後你每天上下班都要穿城,抱歉啊。”

吳博笑道:“沒事,等公司業務做起來了,我在附近買套房,搬過來就是了。”

公司初創,薪水定的不高。

吳博是總經理,月薪1萬元,車補、房補和話費補貼標準為1000元,加上年底13薪,年收入不到17萬。

這,還是稅前收入。

孫成義是主編,月薪8000元,三費補貼800元,收入更低。

何進是銷售經理,月薪5000元,三費補貼600元。

童華心細,負責財務。胡琳想跟著何進先跑銷售,因為她是魯省人,將來公司的客戶集中在魯省。

這倆6月份才大學畢業的姑娘,童華月薪定為4000元,胡琳則是3000元,兩人的三費補貼標準都是300元。

周文彬每月只在公司拿1500元的三費補貼。

這些薪水標準,都是吳博和孫成義、何進等人先商量好,主動要求的。

公司初創,要降低運營成本,大家收入暫時大幅下降,也是為高陽分憂。

薪水定低一點,補貼定高一點,也是為大家採取的合理避稅手段。

公司的三費補貼,現在每月都全部放發現金,將來等業務做起來了,再作考慮。

高陽和古雅雯,都不在公司領薪水,古雅雯暫時負責辦公室及人力資源工作。

等將來正式在公司上班,古雅雯才會考慮領薪。

高陽也跟大家商量好了,現階段,業務員的廣告銷售提成,暫定為15%,等廣告收入突破1000萬之後,再考慮逐步調低業績提成點。

另外,像CPI一樣,每年的經營淨利潤,會拿出固定比例,用於員工年終分紅。

公司定的標準是,淨利潤的20%用於員工年終分紅。

這個利潤分紅比例,實際上比CPI的30%專案利潤分紅高,因為CPI各專案每年的經營淨利潤,是總部核定的,有很多調節手段。

高陽決定,公司的利潤分紅,一般情況下不會調節,就是真實利潤的20%。

如果將來做到一年淨利潤上億,那用於員工年終分紅的錢,就是2000萬。

另外,股東分紅在外,以後每年再具體開股東會商議決定。

4月1日,古雅雯開始與海歸王義鳴辦理寫字樓轉讓手續。

吳博等人,則各自分工,辦理營業執照、安排辦公室裝修、招聘員工、採買辦公裝置等等,都開始忙起來了。

高陽夫妻二人,註冊了兩家有限公司。

高陽作為法人代表的,公司名為[驕陽廣告傳媒],以後主營業務就是太陽能熱水器DM雜誌,名叫《太陽能經銷商》。

古雅雯作為法人代表的,公司名叫[雅山文化傳媒],主營一份期刊,名叫《太陽能工業》,會掛牌[太陽能雜誌社]。

兩本刊物的主編,暫時都是孫成義。總經理是吳博,廣告部經理是何進,發行部經理是周文彬。

兩家公司,兩本刊物,實際是一套人馬。

《太陽能經銷商》這份DM雜誌,準備像CPI的報紙一樣,設計為四開版本,做成周刊。

《太陽能工業》雜誌,則設計為六開版本,先做成月刊,將來如果業務起來了,再考慮做成半月刊。

兩份刊物的紙張,都採取輕塗紙,封面封底和廣告採用銅版紙,要追求印刷效果,給客戶高大上的印象。

這些事,在之前的專案運營細節討論中,早都已經定好了。

將來,公司運營的主體平臺,就是《太陽能經銷商》這份DM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