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高陽決定全面退出專案公司的董事長和法人代表,方建首先表示支援:

“高陽這樣安排是對的,51集團很快就有3000名員工,規模不算小了,也許發展到上萬名員工,也用不了兩三年。

提前籌劃大公司的管理結構,非常有必要。”

一直沒插話的古雅雯笑道:“51集團這兩年發展很快, 高陽身上壓力也大,你們這些老同學,幫他多分擔一點。51集團的核心團隊,就是你們這五個老同學。”

賀廣文爽朗一笑:“雅雯放心,我們這些老同學,不會讓你們家高陽累著的。”

高陽又端起酒杯:

“今天,是我們五個老同學今年第一次單獨聚會, 以後,我們儘量抽時間多聚。

就像雅雯剛才講的那樣, 我們五個人,是51集團的團隊核心,我們穩了,在公司戰略發展方向和重大決策時保持一致,那麼51集團在管理層面也就基本穩了。

今天我請大家喝酒,也是想誠懇交個心,解釋一些之前沒有講清楚的戰略思路。

首先,就是我一直堅持,集團旗下各專案公司不考慮VIE架構的設計,不考慮美股上市這條捷徑,我想,包括你們在內,公司管理層不少人對我都有意見,對吧?”

晉揚跟高陽碰了一下酒杯,喝了一大口:“沒錯,高陽, 這件事我一直不太理解, 公司管理層也有一些人持有異議,你為何非要這樣堅持呢?”

高陽也喝了一大口酒,點頭道:

“晉揚,我明白你的疑慮,只是我有些思考和判斷,不太方便在公司管理層會議公開細講。

今天上午的董事會,我建議公司的高管們,抽空去看看全球金融歷史,站在國家經濟博弈層面,去深入思考我提醒的那幾個大事件。

我們都知道,華夏改革開放快30年了,經濟平均發展速度一直保持在10%以上的高速發展,這在世界歷史上是從沒有過的事。

因為我們是一個人口規模超過13億的經濟體。

我查過一組資料,單純就GDP規模而言,按美金計算,1988年華夏GDP總值是3100億美金出頭,美國是5.25萬億,接近華夏的17倍。

到了2000年,華夏GDP規模達到了1.21萬億, 排名世界第六, 這一年,美國GDP首次突破10萬億,約為華夏的8.5倍。

這一年,從倍數來看,12年時間,華夏經濟規模翻了約4倍,美國只翻了不到一倍。

2005年,華夏GDP規模達到了2.29萬億,排名全球第五,5年時間又翻了一倍。美國是13萬億出頭,5年時間增長僅為近30%。

這就是大趨勢,也是一個大型經濟體融入全球經濟體系之後的復興之勢。

這是以美元計價的GDP規模,如果從學術界所說的平價購買力角度計算,華夏的經濟規模可能還要大出不少。

經過近30年的開放,華夏經濟規模快速發展到了接近美國20%的程度,我們的經濟增長速度很快,一直都是美國的幾倍。

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大概再有六七年,華夏經濟規模就會達到美國的50%,到時候,也早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接下來,可能很快就能達到美國的60%,70%……直至在經濟總量上實現超越。

雅雯的大哥是哥大經濟學博士,我曾經跟他交流過這個話題。

我問他,當華夏經濟規模發展到美國的一半,甚至六七成時,會發生什麼?

我大哥的第一反應就是,大機率會出現貿易衝突。

實際上,我很贊同他的預判,這幾乎是必然的。

我們都知道,二戰以後,主導全球經濟秩序的是所謂盎撒體系,也就是盎撒五國,美英加澳新,它們是同源的文化和價值觀。

盎撒體系,本質上是從蒸汽工業革命以來,不斷在全球野蠻掠奪,積累了龐大的財富和全球經濟話語權,而華夏經歷過百年磨難與陣痛之後,開始融入全球經濟體系,在別人制定的遊戲規則下,實現和平崛起。

但是,我們不會都一直這麼順利發展下去的,盎撒人是高傲的,他們自己可以吃肉,要是華夏這13億多人都能吃上肉,過上好日子,人家是不會情願的。

人家希望我們吃草,能吃飽就行,吃好肯定不行。

所以,將來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企業層面,被人圍堵的機率很高。

到那個時候,單純從企業運營本身而言,如果我們的公司在美股上市了,人家突然要改變遊戲規則,要看我們的底牌,我們該怎麼辦?

我在今天的會議上跟大家講過,網際網路跟傳統產業不一樣,使用者資訊資料,產業資訊資料,未來可能是最為核心的資產之一,可能會涉及到國家層面的商業機密。

所以,我才建議吳老師的愛人趙姐,跟我們家若涵一起,去做了一家會計師事務所。

這樣的安排,不是為了讓她們透過與51集團之間的關聯交易掙錢,而是為了不從審計底稿這個角度,向海外洩露我們的相關資料資訊。

我們要扶持永正會計師事務所發展壯大,將來51集團的專案公司IPO,審計也交給永正來做,而不是去趕時髦,請什麼全球四大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