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聲停下之後,張曉龍率先發言:

“羊毛出在豬身上,高總對網際網路商業邏輯解釋的很精闢,也非常形象。

我很贊同高總提議估免費防毒軟體這件事,大家都知道,我就是免費軟體的受益者之一。

&nail這樣一個免費郵箱, 腦子裡沒什麼商業思維,而是習慣於站在程式設計師的角度,想著怎麼發展使用者,怎麼能夠達到頂一頂outlook的程度,然後就會覺得自己牛了,很有成就感。

&nail發展到400萬使用者的規模, 商業價值就大增了,博達公司花了1200萬來收購它。

自從我加入51集團以來, 目睹著咱們各個專案公司一直在快速發展,很感慨。

51公司的工作氛圍很好,在初創型的網際網路公司中間很特殊,可謂是獨樹一幟,因為51集團有很強的現金流支撐,甚至對風投資本都關上了大門。

這在其他初型型的網際網路公司,是不可想象的……”

捧了高陽幾句之後,張曉龍又轉回到防毒軟體:

“我在防毒軟體的圈子認識幾個朋友,對這個市場倒是有一些瞭解。

在國產品牌中間,銳興是絕對的老大,江湖地位很高,巔峰時期,它在單機版市場的佔有率,一度都超過了60%。

後面從桌面級防毒軟體,個人防火牆,到中小企業、大企業的防毒軟體和防火牆產品,什麼都有,產品線很齊全。

銳興的防毒軟體, 也曾經銷往歐美日澳等海外市場。

1998年,出了一個CIH病毒,很可怕,病毒的編輯技巧很厲害,能破壞主機板的BIOS晶片,然後每年的4月26日都會發作,平常則在系統中潛伏。

98年之前有幾年,銳興早年做防病毒卡掙了不少錢,然後聽說去搞房地產,栽了大跟頭,之後又來做桌面防毒軟體,搞了幾年也沒什麼起色。

CIH病毒出來之後,大家排著隊去買防毒軟體,銳興很快滿血復活了。

當時,銳興的防毒軟體在終端店面賣到260元一張,它給渠道商的價格是20元,軟體店賣一張銳興防毒軟體, 能掙200元,自然是大力向顧客推銷。

銳興的防毒軟體,一下就火了,很快,又把出廠價提到了80元左右。

在銳興之前這個年代,防毒軟體的市場老大其實是江明,江明KV系列名氣很大,根本就不需要推銷。

銳興藉著CIH病毒這個機會發展起來,然後做渠道和營銷很厲害,很快就超過了江明。

之後的1999年吧,做WPS和詞霸起家的晶山也開始做個人防毒軟體了,江明對江湖之爭沒興趣,因為它名氣大,市場又夠大,活得很好。

但銳興一直都想踩死晶山軟體這個新入者,兩家公司交鋒幾年,銳興一直佔有絕對優勢,但是沒能踩死晶山。

2002年,晶山搞了一個叫‘藍色安全革命’的營銷活動,試行50天50元賣它的毒霸,就是跟銳興打價格戰。

藉助這個營銷活動,晶山起來得很快,銳興內部的兩位創始人,因為如何應對晶山的價格戰,理念不一,產生了激烈衝突。

一個想跟進,降價與晶山打價格戰,一個不願意,結果直接鬧到散夥。

想打價格戰的是汪辛,不願打價格戰的是劉緒,後面劉緒就退出了銳興,自己創辦了東方衛點軟體公司,專注於做攔截惡意軟體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