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早上,高陽照例一早起床晨練,古雅雯練習瑜伽,吳若涵和吳曉月也跟著高陽一起跑步。

高陽鍛煉出一身汗水,回到山莊時,晉揚和方建等人,才剛剛起來。

馮瀾見了, 悄悄掐了陳森一把:“你看陽哥,人家生活多有規律。”

陳森笑道:“這傢伙過去在錦陽上班,也是很懶的,現在像一頭自律的牲口,我可比不了。”

馮瀾白了一眼:“所以,在你們這些同學中間,陽哥才最優秀,是你們的帶頭人,你真的該向陽哥學習。”

陳森又笑:“對對對,咱們都學習,那下週開始,我們也每天早起跑步,你能堅持不?”

馮瀾道:“只要你能堅持,我肯定也能……”

吃過早飯,高陽陪著快滿15個月大的兒子天天玩鬧一陣,然後,古雅雯和吳蘭等人帶上天天,跟其他人一起外出遊玩。

高陽等幾個老同學,按照昨晚的約定,留在山莊裡喝茶,討論高陽提出的SNS網站專案。

高陽點根菸,率先開場:

“SNS網站,就像昨晚老方解釋的,社交網路服務。在我的理解中,SNS, 與部落格(blog)的這個概念密切相關。

我查過資料,blog這個概念,大概最早是97年或98年出現的,部落格,實際上應該叫blogger,指的是編寫個人網路日誌的人。

大概在99年的時候,就已經有免費的,專門製作部落格站點的工具軟體出現了。

部落格的本義是記錄個人網路日誌,就像過去人們寫日記一樣。

但是在網際網路環境下,這就是一種公開的發表,如果有人進入站點評論,隨之就有及時線上交流的機會,這就成了線上的交友。

那麼其後,自然就延伸出SNS這個概念了。

社交網路,作為一個平臺,它是以使用者個人為中心,讓使用者生產內容,比如分享自己的工作、生活、家庭、愛好、思考……

一切的喜怒哀樂事,都可以在網路平臺上分享出來,然後使用者之間相互關注,討論,這就形成了網路上另一種形式的交流和交友。

一種以分享與社交為目的的,網上社群的概念。

按照六度空間理論,也叫六度分割或小世界理論,每個人與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的人際距離,不會超過6個人。

也就是說,透過熟人的熟人,我們總會認識更多的陌生人,理論上,可以認識世界上任何一個人。

在現在的網際網路時代,這種特徵就更為明顯了,網路搭建了一個虛擬的線上社會,交流更為方便了。

這,就是社交網路需求的大背景。

我們現在都是網際網路創業者了,自然都能理解網際網路價值的精髓所在。

那就是人氣流量。

我們現在做51同城這樣的城市生活類網站,如果我們大功告成,將來做到了全國化佈局,有了幾千萬甚至上億的使用者流量。

我跟晉揚描繪過,51同城做到這種程度,去海外上市融資很簡單的,公司甚至可能被輕鬆追捧到上百億美金的市值。

如果我們成功做出一個SNS平臺呢?

顯而易見,它的受眾幾乎是所有網民,它的人氣流量,可以做到51同城的10倍,甚至更高,因為必然有這樣的發展空間。

這麼大的人氣流量,背後必然有巨大的商業價值,能夠延伸出非常多的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