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宴後,高陽被安排陪楊利民、馮茂楠等CPI老同事坐一桌。

吳鵬和何勇兩對夫婦,主動陪古文龍和吳蘭,還有高陽父母,加上古雅雯和吳曉月。

吳若涵當伴娘,要陪著方建兩口子敬酒,冷不丁躥到高陽面前要吃的,高陽只能給她夾一塊點心什麼的。

坐下來喝酒吃席, 楊利民等人笑談高陽跑了,2003年,CPI的營收規模也下滑好幾百萬。

高陽笑道:“2003年,CPI還能維持住接近1.9個億的營收,很好了。我就是留下來沒走,也幹不出什麼奇蹟來了,2003年,是IT產品毛利明顯拐頭向下的一年,行業大勢就這樣了。”

在高陽記憶中,CPI歷史上,曾經在2006年,做到過1.5億的營收規模,那已經是最高峰了。

現階段,不過維持在1.2億左右。

而現在,1.9億左右的營收,CPI已經維持兩年了,夠好了。

這一世,因為高陽的幾次大策劃,努力推動團隊打拼,CPI從馮老闆到所有員工, 大家都受益了。

CPI在行業內的影響力,也真的上了一個大臺階。

楊利民等人也關心高陽創業的情況,高陽也不諱言,簡單講了太陽能媒體和遠大公司的運營情況,也包括春節後將要上線運營的網際網路公司。

聽說高陽將太陽能媒體迅速做到了3500萬,而且一次行業展會,收入就有2000萬,楊利民等人極為震撼。

楊利民震驚道:“你小子這腦瓜子是怎麼長的,這種金礦都讓你給挖到了。”

高陽笑道:“有一定運氣成分,偶然注意到這個行業發展很快,廠商銷售利潤高,品牌又多又雜,再調查一下,發現整個行業沒有一份專業媒體,就模仿CPI當初的創業思路,嘗試一下,還好,挺順利的,效果也還行。”

馮茂楠笑呵呵問道:“高陽, 太陽能這個行業, 目前真的就只有你們一家在做專業媒體?”

高陽點頭:“目前是這樣,我們也不過剛做兩年多, 2003年,才算真正起步。”

馮茂楠又問:“那你覺得,CPI有沒有機會切入這個行業?”

高陽笑道:“楠總,CPI是有機會切入,但是說實話,這個行業空間很小,CPI進入的意義不大。

IT行業,一年有數十億的廣告投放,在IT專業媒體,IT公司的投放就超過15個億,所以才能養活上百家專業報刊和雜誌。

太陽能這個行業,很特殊,一是市場規模小,二是產品很單一。

我推測過,整個行業在專業媒體投放這一塊,未來的空間,最多在1個億左右。

除了驕陽公司,可能還能養活一家專業媒體,這第二家專業媒體,頂多能做到一兩千萬的樣子,而且估計要花四五年來積累。

如果再進入第三家,絕對活不下來……”

於光明大笑:“楠總,我覺得高陽說的是真話,CPI切入這個行業的意義不大。而且,有高陽在做,還領先兩年多了,憑他的腦子,也許幾腳就把咱們給踩死了。”

馮茂楠呵呵一笑:“我就是打個比方,就像高陽說的,CPI進入這個行業,用四五年時間,才有可能做到一兩千萬,意義真的不大。”

高陽自然不願意真交出太陽能這個行業的底,CPI現在有600多號員工,年營收將近兩個億,人才眾多,又是全國性佈局,實力還是很強大的。

當然,高陽也不懼CPI進入這個行業,進來了,雙方就是競爭對手了,高陽自然會有辦法打擊CPI的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