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你是巨星,我是粉絲(第2/2頁)
章節報錯
李聯傑笑道:“那時候,我還在體委武術隊,我們內地幾個演員拍戲,工資是每天1塊錢。
劇組裡跑龍套的港島人,每天都有50塊錢。港島明星的片酬,是幾十萬甚至上百萬。
最初那幾年,我在港島拍戲,都是單位外派的工作任務,拍了幾部戲,票房都還不錯,工資才給漲到每天3塊錢。”
王宗軍笑道:“《少林寺》在內地電影市場,是永遠的奇蹟,不可複製。
1毛錢的電影票,也賣出了1.6個億的票房,高達5億多人次買票看這部電影。
雖然有特殊的年代背景,要是放在現在的市場,哪怕折算為3成票房,那也是上百億了。”
馮曉綱道:“確實如此,時代完全不同,80年代初期,內地市場難得見到一部大眾都喜歡的商業片。”
高陽道:“馮導的賀歲片,開創了商業片的先河,我記得老方當年推薦我看《甲方乙方》,給我樂的,肚子都笑疼了。
不過,這部電影看的是影碟。
說來也慚愧,我來京城上班之前,太窮了,包括聯傑兄90年代和之前的電影,都是看的影碟。”
陳森笑道:“很多人跟我們一樣,都欠了不少電影票。”
王宗軍道:“這也是挺無奈的現實,盜版影碟遍街公開賣,沒人管,也管不了。
另一方面,90年代的民營院線不多,電影院太少了。
即使現在,大城市的院線都還遠遠稱不上飽和,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高陽問道:“王總,華誼有自己的院線嗎?”
王宗軍道:“我們有自己的院線,不多,總共7個影院,華誼的院線發展策略是走精品路線。”
高陽道:“王總,以華誼在影視行業的地位,難道不想在院線業務擴張?”
王宗軍搖頭一笑:“高總,院線是重資產模式,一座高檔電影院,投資在2000萬左右,成本回收週期太長,太佔用資金了。
華誼的要考慮業績,目標是上市融資。”
高陽微微一笑:“51集團計劃在影視娛樂行業大力投資,除了現在的51娛樂,還要成立影業公司和院線公司。
我們倒是覺得,院線雖然是重資產模式,倒是一門好生意,華夏電影市場,從長遠來看,空間還很大,老百姓進電影院,也是一種消費升級的必然趨勢。
院線公司,我們打算取名為51影城,計劃在三到五年之內,在全國省會級城市,建成100家高檔電影院。”
王宗軍頓時一愣:“高總,三五年之內做100家電影院,投資規模肯定是20個億起步。”
高陽道:“王總,51影城註冊資本會安排20個億,資金沒有問題,我們缺的是運營管理方面的人才。
如果華誼有興趣,我們可以戰略合作,或者直接合資,比如51影城收購華誼現有院線,然後由華誼院線的運營團隊來負責發展51影城,完成三到五年在全國建成100家電影院的任務。”
馮曉綱好奇道:“高總重金投資院線,出於什麼考慮?”
高陽道:“馮導,您是大導演,對電影票房的難以預測,應該深有體會。
影視公司做院線業務的好處在於,如果運營管理得當,院線就會有穩定的現金流,以及規模優勢。
這是一種可持續發展,並且穩定盈利的好生意,我覺得,這跟沃爾瑪在全球開超市的商業模式,其實是類似的,重點在於管理和規模。
51集團投資影視行業,優勢在於背靠著超過8億使用者流量的網際網路平臺支援。
無論是投資影視劇,還是院線公司,宣傳成本超低,這是目前影視圈內任何公司都不具備的條件。
我們的目標是做到全國規模最大的院線公司,51影業投資的電影,在自己的院線公司上映,營銷和排片都有保障,無須看其他院線公司的臉色。
院線公司如果運營得當,完全可以上市融資,繼續擴張。
如果做到市場佔比超過20%,這樣一家院線公司,價值不會低於1000個億,如同一艘院線航母,行業地位無可撼動。”
高陽這樣一番話,讓王宗軍和馮曉綱兩對夫婦,甚至包括李聯傑,都不由暗自驚訝。
這牛皮吹得也太了吧,51集團能有這樣強的實力?
惟有方建等人,只是微微一笑。
51集團投資20億做院線公司,實在是小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