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來時,已是下午4點半過了,身邊的吳若涵早已經起了。

高陽漱了口,洗把臉,下到一樓,幾個姑娘和吳若涵,正在喝茶聊天。

林昀嬌眼疾手快,搶先給高陽遞上一杯茶。

高陽坐下來喝口茶,笑問:“昀嬌,你們以前體驗過今天這樣的壩壩宴嗎?”

林昀嬌道:“高總,我沒吃過鄉下的壩壩宴,挺好吃的。”

劉宜霏和楊溟也說沒體驗過,誇讚中午的飯菜好吃。

林昀嬌道:“高總,我們聽阿姨說,中午跟你喝酒的那些人,有你小學和初中的同學。”

高陽點點頭:“是的,有三個小學同學,一個初中同學,年紀相仿,小時候在一起玩的,還有十好幾個吧,很多都在沿海打工。”

林昀嬌又道:“高總,你們一家這次回老家,阿姨直接給這些鄉親發錢,是一種風俗嗎?”

高陽道:“這不是什麼風俗,昀嬌,如果你老家也在這樣的農村院子,你偶爾回來一次,會怎麼做?”

林昀嬌道:“我可能會買些禮物送給大家吧。”

高陽搖頭一笑:“昀嬌,對我老家這些鄉親來說,錢,就是最好的禮物。

你們在石門村也看到有一些家裡條件不錯的,建起了兩層甚至三層的小樓,你知道,建這樣一棟小樓,需要多少錢嗎?”

林昀嬌搖頭,楊溟忙問道:“陽哥,要花多少錢呢?”

高陽道:“兩層小樓,每層120平米,六七萬塊錢就夠了。

因為沒什麼裝修,很多人家,地板上甚至都不貼瓷磚,牆上也只是抹了水泥。

很多鄉親,家裡攢夠三四萬塊錢,再找親朋好友借錢,就開始建新房了。

有了這樣一棟小樓,家裡有兒子的,娶媳婦就容易多了。”

“原來農村裡的房子這樣便宜。”林昀嬌和楊溟,包括劉宜霏都很意外。

高陽又問:“昀嬌,你和溟溟都是從小就在京城生活,你們小時候,街坊鄰居打招呼,都習慣說什麼?”

楊溟脫口而出:“大家都習慣說,‘您吃了沒?’”

高陽點頭一笑:“我們老家也是一樣的,前幾年,我爸媽這樣年紀的,還習慣這樣打招呼。

你們也看到了,我們老家這個院子裡,有我三個小學同學,一個初中同學。

實際上,我們都是小學同學,86年開始念初中的,那一年剛好開始試行9年制義務教育,之前上初中都需要考的。

我們小學同學中間,一起念初中的,其實只有60%左右,其他同學小學畢業後,家裡就不讓上學了,留在家裡幫著種地。

那時候剛開始推行義務教育,家長不讓孩子上學,老師勸不了,也只能作罷,後面兩年才嚴格要求,家長的觀念也逐漸改變了。

這些鄉親不讓孩子上學,還是因為家裡窮,半大的孩子能幫忙幹活了。

我們小時候都沒上過幼兒園,五六歲的時候,就開始牽牛放羊,或者幫著家裡割豬草什麼的,要分擔家務的。”

楊溟好奇道:“陽哥,豬草是什麼?”

高陽笑道:“豬草是一種統稱,指的是那些能用來當作豬食的野草。

那時候,我們揹著揹簍,手裡拿著小彎刀,一大清早就在田野尋找豬草……”

高陽一時興起,給幾個女孩講起了小時候的生活,吳曉月都聽得津津有味。

林昀嬌和楊溟終於明白,高陽這次回老家,為何會給石門村六組的每戶鄉親,直接送了2萬塊現金。

2萬塊錢,都夠一個大學生四年的生活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