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由方建簡要介紹51集團的發展情況,也是講PPT,由李琴擔任主翻譯,邵若涵輔助。

“多爾西先生,斯通先生,51集團是一家以網際網路業務為主的,以社交產品為核心,以泛傳媒為內容方向的新型網際網路平臺企業。

截至目前,我們在網際網路的佈局,有同城生活網站、社交網站、免費郵箱、即時通訊、財經平臺、微部落格、線上支付、網路遊戲、企業防病毒、應用軟體分發、行業調研等專案。

還有51研究院這樣的網際網路應用技術研發中心。

整個集團,目前的工程師隊伍有720多人。

51集團的這些網際網路專案,使用者總流量已經超過5億,各平臺的使用者重合度很高,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使用者生態圈。

目前,51集團在華夏全國有80多家法人公司,員工總數3500多人。

2006年,51集團的營收規模預計在12億軟妹幣左右,其中在網際網路這一塊,預計在7.5億左右。

51集團起源於2002年5月創辦的兩份太陽能行業商業雜誌,運營太陽能媒體的驕陽公司,2006年的營收規模預計在4.5億左右,營業利潤超過3.5億軟妹幣。

2002年至2006年,太陽能媒體創造了接近11億軟妹幣的現金流,為51集團從2003年開始,創辦各個網際網路平臺專案,提供了現金流支撐……”

方建在介紹51集團時,斯通跟多爾西悄聲道:“51集團,有點ogle的味道。”

多爾西回答道:“跟ogle有類似之處,也有很多不同之處,而且51集團的發展速度,比早期的ogle快多了。”

方建的介紹僅有15分鐘,接下來,張躍開始介紹51微博的發展情況。

張躍剛一開啟PPT開講,多爾西和斯通便傻眼了:

6223萬註冊使用者,DAU高達1300萬,日均產生訊息2200萬條!

多爾西是真被驚呆了。

9月下旬,吳若涵在美國與多爾西共進晚餐時,曾經告訴他,51微博的使用者規模高達4000萬。

如今,剛過去三個月,新增使用者超過2200萬,活躍使用者超過20%,每天產生的資訊更是海量。

Twitter的上線時間,僅僅晚了51微博10天時間,如今,51微博已經形同一隻大象,而Twitter還是一隻小螞蟻。

張躍繼續介紹道:“51微博在創辦時的定位,便是社交和傳媒兩大屬性。

娛樂明星受關注度最高,排名第一的明星,粉絲超過1500萬人。

其次,是以報紙、雜誌、電視臺為代表的各類傳媒機構。

再有就是各類知名的公眾人物,高產的自媒體作者。

在運營方面,51微博2006年的營收預計會超過6000萬軟妹幣……”

張躍介紹過後,由張曉龍介紹51微博上線以來的產品快速迭代,以使用者的社交和傳媒需求為中心,如何一步步解決使用者痛點,提升使用者體驗。

@功能、點贊功能、人氣度、使用者標籤、超連結話題……

多爾西和斯通再次傻眼了。

無論是使用者發展、商業運營還是技術研發,51微博都太優秀了。

Twitter太low了,太原始了。

多爾西和斯通彷彿發現了新大陸一樣,雙眼發光,這一次來華夏訪問,太值得了。

等張曉龍介紹完畢之後,多爾西和斯通迫不及待,開始丟擲一個又一個問題,虛心請教,熱情交流。

從專案的運營,到應用研發,兩人關心的話題很多。

高陽看在眼裡,微微一笑。

邀請多爾西來參觀交流,要的就是這種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