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媽媽織的毛衣(第1/2頁)
章節報錯
“正要聊這個呢。”蘇幼安自己也喝了口茶。
“我打算把鄒剛培養成唱作派歌手,第一張專輯先找國內的工作室合作,把名氣初步培養起來。
然後我們再成立一家唱片公司自己做,製作、發行、宣傳一條龍搞起來,這樣就不用受制於人。”
“嗯,這個思路剛子你自己覺得呢?”
鄒剛點點頭,“我沒意見,第一首歌的demo已經做好了,剛開始練第二首歌。”
&no搞好之後,發給BJ的太合麥田。
這家公司的管理團隊在業內非常專業,很適合內地市場。”
“音樂公司我也不熟悉,你先把名字寫下來,我找關係問,總能找到熟人。”
&no能到關鍵人手裡,並且願意聽一下,就ok 了。
畢竟歌曲的質量我們還是很有信心的。”
“嗯,那就更簡單了,問題不大。”
蘇幼安這波操作屬於投桃報李,拿了人家的歌,再給人送回去。
況且太合麥田的老闆宋柯加製作人某松這樣的實力,在國內音樂圈也確實是頂級組合了。
宋柯曾經是華納國內的音樂總監,後來離開太合之後,還是阿里進入音樂市場後精心選擇的董事長。
至於某松就不用說了,這個時候正是他音樂事業巔峰期,還不像後來只會舔自己的外國爸爸。
關鍵是現在這家公司也沒有什麼太好的成績。
葉蓓的《純真年代》,朴樹的《我去2000年》都是99年才正式發行的專輯。
&no送過去,堪稱雪中送炭了。
畢竟自從南京音像出版社引入了任賢奇的《心太軟》後,國內的音樂市場現在可謂是一片蕭條。
也就明年發第三張專輯《征服》的那英在唱片銷量上還能與港臺歌手一戰。
想想現在的內地所謂四大天王,孫楠、毛寧、劉歡、解曉東。
可以說在歌曲專輯銷量方面,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孫楠今年更是出口轉內銷,跑到馬來西亞去製作發行自己的第四張專輯《認識孫楠》,再由中國唱片總公司出版發到國內。
結果銷量慘絕人寰,一點泡沫都沒有起來。
蘇幼安估計,要是把98年馮導的《不見不散》電影資源再搶過來,老孫同學估計要哭出聲。
其實內地娛樂圈,真就是個圈。
主要是看資源和人脈,光靠歌是遠遠不夠的。
如果能讓鄒剛加入太合麥田,也算是打入了BJ音樂圈,有個基本的站位。
後面再加上自己層出不窮的好歌,以及資本的力量,自然就慢慢發展起來了。
到那時候,鄒剛自己就能成為人脈的中心,聚集各種資源。
至於現在,如果宋柯真能簽約鄒剛,那蘇幼安不介意到時候想辦法提前把張亞東也勸到太合去。
正好讓某松提前出局,免得髒了大家的眼睛。
喝著茶,四人坐著輕鬆愉快的閒聊了一會,便到了吃飯的時間。
蘇幼安試探著問了一些鄒勝利生意上的事,也好方便後面的調查工作。
鄒家最早是做水產生意起家的,那時候林城這塊的生意基本被鄒家壟斷。
後來生意漸漸擴大,滲透到各行各業。
最早起來的是餐飲,90年代初一下子在林城的幾個繁華區域開了四家餐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