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物理和化學(第2/2頁)
章節報錯
要知道,這不過才是第一節課哩。
蘇幼安拿到教材後,這幾天晚上回家已經整體做了一次預習。
他高中物理成績本來就很不錯,高考也是142的高分。
唯一錯的那道題還是著名的2000年物理答案出了問題,小數點按照嚴格要求應該是兩位。
那道填空題7分,卷面分扣了一分,沒毛病。
高一物理也是三年教材裡最簡單的兩冊,基本圍繞著牛頓三大定律在展開。
本身就是簡化過的定律,就算偶爾有幾道題加上了摩擦力,也可以透過力的平衡快速解掉。
因此,第二節課,蘇幼安全程都沒有在聽課,而是快速把整本書的知識點在本子上了做了一個目錄結構。
有了這套知識圖譜,再結合幾套高一題目的題庫,就能把所有的邏輯對應關係梳理清楚。
蘇幼安不打算在這種機械式的學習上耽誤自己過多的時間。
畢竟書上的這些公式也好,繞來繞去就是為了折磨學生的題目也好,到了大學基本都沒啥意義。
大學和高中一個很明顯的區別就是,高中的教材文字是偏簡單的,基本不用老師上課也能看得懂。
但是題目卻異常複雜,很多人連題目讀都讀不懂。
比如明明是講的力的平衡,轉頭出個題就跟你來個人站在手扶梯上,手裡提著一個東西。
很多人學生一下就蒙了,不知道這個平衡點到底畫在手上還是腳上。
說白了,正是因知識點過於簡單,為了拉開學生的差距,測量哪些人夠資格進大學。
出題的老師真的就是絞盡腦汁的想出各種奇怪的題目,讓你不知道套哪個知識點去解題。
反過來大學就不一樣了,理工科的教材,沒有老師講,課本上的內容真就是每個字都認識,連起來完全看不懂。
各種外國人名,各種複雜的微積分公式。
演算過程經常讓你覺得,咦,下一步怎麼就長這樣了?
我是不是錯過了什麼?
教材後面每一節的課後習題反倒是非常簡單,題目結構和前面講知識點的舉例都是差不多的話術體系。
只要你真的把公式搞懂了,往裡頭一套,結果就出來了。
有點像小學教材,前面教你1+1=2,後面出的題就是1+2=?
絕對不會跟你搞其他花裡胡哨的。
能在大學上演,平時不上課,考試不重修的,那都是理解力超群的學生。
只要能把課本看懂了,基本上考試就無憂了。
重生一趟,說真的,蘇幼安絕對不擔心高中成績會出現任何變故。
反倒是大學成績還能不能繼續穩住不浪,有些不確定性。
不過也不慌,畢竟還有學霸系統沒有解鎖,個體能力跟不上,那就作弊器來湊了。
柳斌老師上課,班級裡氣壓極大,大家前期也還不太熟悉他,所以聽課都算認真。
老頭也非常滿意,45分鐘的時間,一氣呵成,給大家留了點作業就直接撤了。
第三節是化學課。
化學老師叫嚴一梅,是蘇幼安高一老師裡,印象次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