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幼安熟知的網際網路領域,開學季是個非常重要的節日。

與春節、618、暑假、雙11、一起並稱五大節日。

足以可見學生群體的重要性,可以說是兵家必奪之地。

蘇幼安記得很清楚,今年三中的招生異常火爆。

整個高一,全年級有十二個班之多,每個班不下70人。

粗算一下,差不多有1000多名學生即將來到梅林這個小鎮生活。

其中大多數都是來自各個偏遠鄉村的孩子。

開學那幾天,很多父母都是揹著米袋子送孩子來上學。

在供應站把米麵現場折賣給學校後換成孩子的學雜費。

這是當代鄉鎮高中的一大特色。

如果算上學生父母,在短時間內,將會有小兩千人同時湧在學校門口。

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商機!

而且是還沒有被度過開發的商機。

如果能打一個漂亮的銷售戰役,也許一次性就能賺到系統升級需要的錢。

回到家中,蘇幼安就把自己關在了臥室,開始在本子上推演開學季的賺錢模型。

首先,按照場景劃分,高中最重要的是教室和集體宿舍。

教室裡最重要的消費商品是本子、筆、圓規等學習工具,還有教材、輔導書等學習資料。

教材是來不及倒賣了,高三畢業不復讀的學生該賣的東西早賣完了,劃掉。

輔導書不是剛入學的剛性需求,消費的主要群體在高三的學生,劃掉。

文具算是剛需品。

而且綜合來看,各個細分的商品,質量都比較一般。

學生本身易動,壞損率很高,用後來的話術講還是高頻消費品。

但是從消費的時間週期看,需求的小爆發段集中在開學後的一段時間。

排除掉這些,蘇幼安把目光投向宿舍這個場景,並且用筆在上面畫了一個紅色的圈圈。

還真是令人懷念的詞彙呢。

轉眼間大學畢業都已經18年了,宿舍的一些畫面,依然會時不時的想起。

高中三年將會是絕多數莘莘學子們,人生第一次體驗出門在外的集體生活。

從人群結構的角度看,主要鄉鎮孩子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