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爹...你什麼意思,什麼蠢到家了,那可是陸胖的瘦馬...據說這個瘦馬,是陸胖花了三千兩白銀買到手的,邵文華想要,陸胖都沒有捨得,現在陸胖一定是準備獻給太平郡王殿下,要是殿下收了,那就失去了公允了。”

劉璉有些著急的看著劉伯溫。

只是這個時候,劉伯溫卻嗤笑一聲:“你也是蠢到家了...要知道陸胖此舉無疑是找死,別人可能都會喜歡瘦馬,但是太平郡王卻不會一樣。

你看看王妃徐妙雲,在看看次妃丁夢瑤,個個都是大足,瘦馬除了那一個瘦字,更是體現在小足之上,這個小足就是太平郡王最忌諱的東西。”

“小足很好呀...!”劉璉看著劉伯溫道:“小足全地改變了女子的風采和步態,“且產生了一種極拘謹纖婉的步態,使整個身軀形成弱不禁風,搖搖欲倒,以產生楚楚可憐的感覺。”而正是這種“可憐的感覺”,正是女子最美的形態,很多士大夫都喜歡。

蘇軾《菩薩蠻·詠足》稱女子小腳為“宮樣”,曹元寵在一首詞中稱小腳為“官樣兒”,這也足見纏足起自宋朝官僚貴族階層等宋朝上層社會。”

“所以說你也是蠢貨...你可知道,太平郡王的母后,當今馬皇后就是大腳,太平郡王更是當著太子,宰相,文武百官的面前罵過小足。

太平郡王直接叱責小足,說...婦女纏足,合地球五大洲九萬里,僅有大明而已...父母之愛子,無微不至,獨此事酷虐殘忍,殆無人理。

或四、五歲,或七、八歲,嚴詞厲色,凌逼百端,必使骨斷筋摧,其心乃快。

以為如此,而後他日適人,可矜可貴;苟膚圓六寸,則戚里鹹以為羞。此種澆風,城市倍於鄉曲,世家巨族,尤而效之。

人生不幸作女子身,更不幸而為大明之女子,戕賊肢體,迫束筋骸,血肉淋漓,如膺大戮,如負重疾,如構沉災,稚年罹剝膚之害,畢世嬰刖足之罪。

氣質虛弱者,因以傷生....即幸全性命,亦終日需人扶掖,井臼安克操持?偶有水火盜賊之災,則步履艱難,坐以待斃。戕伐生質,以為美觀,作無益以為有益,是為誨淫之尤。

呵呵...!”這個時候劉伯溫笑了一笑道:“雖然現在依舊有人纏足,但是那些人都知道,千萬不要送給太平郡王。”

“蛤...。”劉璉一個驚歎:“還有這等事?”

朱朗討厭纏足,除了朱朗的孃親是大腳,家中妻妾也都是大腳,更重要的是,朱朗是現代人,他很清楚纏足的痛苦,纏足的過程極其痛苦,女性在這期間所要忍受的疼痛相當於分娩,而且這種疼痛會一直持續數年。

對於纏足,民間一直流傳著“小腳一雙,眼淚一缸”的說法。纏足最理想的時間是女性在4、5歲骨骼尚未發育完全時進行,標準的小腳要求的是三寸長,也就是10厘米左右。

纏足分為試纏、試緊、裹尖、裹瘦及裹彎5個階段,歷時6年左右。那些纏足的女性在最開始時需將除大拇腳趾外的全部腳趾彎折,並儘量使之緊貼腳掌,然後反覆用布包裹,直到第三、四、五個腳趾能夠碰到腳掌邊緣,腳型變尖。

隨後還需將腳後跟用力向前推,將腳背向下壓,並將腳掌的腳骨扭成凹型,直到前段腳掌與腳後跟緊貼在一起才算完成。

更有一些特殊纏法,比如將碎瓷片壓在腳下後再反覆裹纏,使面板儘快腐爛脫落,以便將腳裹得更小等,進一步加重了纏足給女性帶來的疼痛。

纏足導致的脫臼與骨折也隨時會引起劇痛,纏足方法一旦錯誤,也有可能導致肢體壞死,最後不得不截肢。

由於纏足導致的足形變化也是她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而且,一旦開始纏足,就很難維持和以前一樣的運動能力,這極大地限制了這類女性的日常生活。

她們中的一部分人將腳裹的太小,平日裡連走路都做不到,進進出出都需要別人抱著,以至於出現了一個特殊的稱謂——“抱小姐”。

有人一定會說,那你不纏呀,可是有的地方就是奇怪,那是老祖宗定下來的規矩,你要是不纏,你就是大逆不道,你就是譁眾取寵,沒有辦法,所以朱朗雖然很痛恨,而且朱朗也有一定的權利,但是他卻依舊制止不了,沒辦法。

很多事情,不是你想做,就可以做得了的。

但是這不妨礙朱朗痛恨,劉伯溫知曉朱朗的很多事情,但是這登州府天高皇帝遠,邵文華不知道的事情,還多的是。

看著自己的傻兒子,劉伯溫笑了起來:“你就等著看好戲吧,送瘦馬,也真虧得這位陸胖想的出來。”

《控衛在此》

“那就等著看好戲了。”劉璉嘿嘿一笑,不過,就在這對劉姓父子壞笑的時候,忽然,朱朗的聲音響起:“看什麼好戲,劉先生...能不能帶朱朗也看一看?”

劉伯溫和劉璉一驚,跟著就看到朱朗,丁夢瑤...身後還跟著大約二十人,不用猜也知道,這二十人乃是徐達的近衛,錦衣衛在這群人的面前都是弟弟。

劉伯溫立即帶著劉璉起身道:“老臣參見郡王...!”

只是朱朗提前將劉伯溫給扶住笑道:“劉先生,咱們都是自己人,不必要這樣,朱朗還要感謝劉先生,兩年的時間就給海龍軍,修建了這麼好的碼頭和軍營。

對了...劉璉...!”

劉璉連忙跪了下來道:“下官在...!”

“你很好,所以本王奏請了陛下,你現在是中奉大夫,從二品,比你爹爹官職更大,並且本王也和陛下說了,以後會大用你的,不但陛下大用,我大哥太子那裡,本王也為你說了些好話。”

朱朗說完,劉璉激動不已的磕頭道:“多謝郡王爺,劉璉何德何能,以後一定多多為朝廷,為百姓做事...!”

“呵呵...!”朱朗笑著扶起劉璉道:“沒錯,劉璉,你這話說的就是對了,陛下給了你官職,你不但要為陛下負責,更要為百姓做事,你爹爹就是一位為百姓做事的人。

只是你爹爹這個人恃才傲物,誰也看不上,還喜歡猜人的心思,只要遇到麻煩的事情,你爹爹就不願意出頭,一心想著回家,躲在家中。

這是清高沒有錯,但是你一身才華不為人員,你這不是等著被人嫉恨,你呀,千萬不要學你爹爹,你記住...你的身後是大明,是陛下,只要你好好做事,專心為朝廷,為百姓,那樣誰也動不了你。”

“是...臣定當謹記,郡王爺教誨。”劉璉再次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