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六章 燕世子朱高熾(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是一艘寶船...今年十三歲的朱高熾就在這艘寶船上,這次朱高熾代表自己的父王前往登州是想要獲得那張可以前往澳洲的地圖。
要知道,本來朱棣用了很多的方法想要獲得那張前往澳洲的地圖,他不想要去和朱榔打交道,可是朱棣沒有想到的是,不管他怎麼示好,也不管他願意花多少的錢,他都沒有辦法從別人的手中得到一丁點澳洲地圖得訊息。
沒有辦法,朱棣只能選擇讓自己的長子朱高熾帶自己走一趟。
為什麼選擇自己的長子朱高熾,因為朱榔喜歡朱高熾,曾經朱榔當著很多人的面誇過朱高熾,所以朱棣才會派遣朱高熾前往登州。
這位朱高熾,朱榔為什麼喜歡,很簡單,因為朱高熾是一位好皇帝。
明朝的這些皇帝呀,說起來是一言難盡呀,不管是文治武功雙A的朱元章、朱棣,還是名聲不太好的老道士嘉靖、宅男萬曆,抑或是那個最終吊死煤山的崇禎皇帝、喜好木工的天啟皇帝、愛玩的正德皇帝等。
這些明朝皇帝因為史書或者現代各種影視劇、的演繹,不說家喻戶曉,但在別人提起來大多數人還是很有印象的。
但是明朝歷史上唯有這麼一位皇帝,他的功勞和仁慈其實不輸任何一任君王。但是卻因老爹和兒子太過出名,加上自己在位時間太短,卻只能落得個籍籍無名被低估遺忘的下場。
甚至他的後代子孫都能為了把自己親爹弄進太廟而把他的牌位移出去,他就是...明仁宗朱高熾,一個被歷史和世人遠遠低估的大明皇帝。
朱高熾是朱棣的第一個孩子,也是朱棣的長子,朱高熾從小便比較端重,性子沉穩。雖然喜靜不愛說話,但是很識大體,自幼喜好讀書。為了培養他,朱棣在他很小的時候,便給他請了大儒和武術老師教其讀書和弓馬。
但是隨著朱高熾的慢慢長大,便開始體弱多病起來,甚至患上了肥胖症。所以這樣的身體註定不能彎弓射箭,騎馬打仗。
而朱棣又是個馬上王爺,一生最喜愛的便是弓馬刀劍了,加上朱棣的第二個兒子朱高煦身強體壯,從小便喜愛彎弓射箭。
有了朱高煦的對比,久而久之地,朱高熾便不再得朱棣得喜歡了。
以至於,朱高熾作為朱棣的嫡長子,並沒有在很小的時候就被朱棣立為燕王世子。因為朱棣內心是偏向二兒子朱高煦的。
朱棣認為朱高煦才是最像他的那個人。所以,朱棣一直在糾結到底是立合符禮法的嫡長子朱高熾為燕王世子,還是立最像自己的朱高煦。
最終還是朱榔的一道誇獎,才讓燕世子一位一錘定音。
就在去年,朱高熾12歲。雖然朱高熾因為身體孱弱肥胖不得老爹朱棣喜歡,但是卻很得叔父朱榔的喜愛。
因為朱榔知道朱高熾的為人,所以不僅僅在朱元章,朱標還有很多人的面前都大讚過朱高熾,當然了,還有朱高熾自己的努力,讓朱元章刮目相看,記得有一次,朱高熾進京朝拜朱元章,朱元章一時興起,便命朱高熾與秦、晉、週三王的世子一起在破曉時檢閱軍隊。
其他人都按時順利完成檢閱,只有獨朱高熾一人回來的較晚。
以至於朱元章都等得太久才等到人回來。因此朱元章便問他為何回來那麼晚?朱高熾的解釋很讓他動容。原來是朱高熾發覺清晨天氣太寒冷了,將士們受檢閱便來不及吃早飯了。
他不忍心將士們挨餓受凍參加檢閱,所以便等將士們起床吃完早飯才開始啟程檢閱,故回來的遲了。 首發更新@
隨後,朱元章又命朱高熾分閱大臣們的章奏,朱高熾批閱的時候其實早就發現了一些奏章中有文字書寫錯誤,但是他並未指出來並上奏給朱元章,因為這樣官員會受到懲罰。
後來被朱元章檢查奏章時發現了,還以為是朱高熾沒有發現其中錯誤。詢。(本章未完!
第四百八六章 燕世子朱高熾
問後才知道,朱高熾認為出錯誤的那個大臣是個大字不識的武將,出錯誤也難免,不能拿文官的標準來要求一個武將。
慢慢的朱元章也開始喜歡上自己的這個小胖墩孫子。
其實從朱高熾死後大臣們給他的尊號“仁宗”二字就能看出來,他為人仁善。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其實這個病弱體胖的短壽皇帝在當燕世子的時候,就已經展示出其有勇有謀的一面。
公元1399年,就藩北平的朱棣為了對抗侄子朱允炆的暴力削藩開始靖難。在連勝耿炳文後,朱允炆派大軍繼續北上,並以李景隆為帥,圍攻北平城。朱棣為了獲得寧王朱權的兵力連夜出城奔襲大寧,此時北平城內便是由世子朱高熾坐鎮主事。
此時北平城內佈防空虛,但是朱高熾硬是帶領全北平城內的全體官兵和老弱婦孺一起英勇作戰。最後在朱高熾的指揮帶領以及王妃徐氏的協助之下,北平城愣是在被攻破幾次後守住了,最終撐到了朱棣攜寧王兵馬回師北平。
北平一戰徹底彰顯了這位面上柔弱的太子其實並不柔弱,相反還有勇有謀。
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間,文治武功,幹過許多大事,可是這哪件大事背後沒有朱高熾的功勞呢?朱棣在位二十年,除了前六年是自己在主事理政,剩下十六年幾乎就是身為太子的朱高熾在監國理政了。如果這背後沒有朱高熾的排程安排與周旋,朱棣和隋煬帝楊廣一樣玩崩的可能性更大。
朱棣當時皇帝后多次北征,幾乎大半的時間都是在外邊帶兵打仗。朝中的大小政務、手令均出於太子府。甚至朝廷上大辦官員也都是太子門下,經太子朱高熾之手選拔而來的。
說朱高熾是永樂一朝的常務副皇帝其實都不夠。甚至很多網友都調侃,其實朱棣並不是在當皇帝,而是朱高熾的徵北大將軍。這雖是調侃,但是根據朱高熾的事蹟來看,也是合理的。
當然了,他也是移出太廟的倒黴皇帝,公元1524年,也即“嘉靖三年”。這一年,曾以藩王之身入紫禁城繼承大明帝位的明世宗朱厚熜與文官大臣們長達三年的“大禮儀”之爭,最終以皇帝的全面勝利而宣告結束。
這場大禮儀之爭是新舊勢力政治的綜合較量,但最終也導致明朝中後期最大的政治撕裂。這場君臣之間的爭鬥對明中後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其中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明仁宗朱高熾的牌位被移出了太廟,導致其為了歷史上最為倒黴的皇帝之一了。
..............................
“哇...好美麗呀...!”朱高熾站在寶船之上,看著蔚藍的海景,不由得感嘆了出來。
隨後就聽朱高熾問道:“還有多久可以到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