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榔的一聲令下...陳芥菜滷被緊急的運到了疫情區域,配合現在朱榔給制定的藥劑,兩種藥劑融合在一起之後,很快就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第一名喝下陳芥菜滷的疫病百姓,慢慢的得到了健康,跟著有更多的人疫病百姓喝下了陳芥菜滷,但是其中也有一些人喝下去之後,直接死了。

為什麼,因為陳芥菜滷是含有青黴素的,但是有的是青黴素敏感,所以...只能死,但是這裡要說明的是,這裡因為陳芥菜滷死的人,要遠遠低於疫病死的人。

就這樣,疫病被強而有力的控制好了。

不過...此時的朱榔也是知道的,這次的瘟疫其實只是大明朝的開始而已,中國歷史的災害,不僅人禍上,其天災的發生也是頻繁的。

有人統計過,據說從公元前二零六年到公元一九四九年,兩千一百五十五年中,就有一千零五十六次旱災和一千零二十九次的水災。

水旱災害合計起來幾乎是平均每年一次。其他的,譬如蝗災、風災、疫災、地震災害等等也都是不勝列舉。中國的災荒頻發,放在世界上也是極其少見的。

其中大明更是各個朝代之最,據科學統計,明朝在二百一六年裡一共發生了一千一百五十九次地震。

這其中尤以嘉靖三十四年,也就是一五五六年發生在華縣的八級大地震最為慘烈。此次地震共造成了八十三餘萬人的死亡,這應該是創下了世界地震死亡人數的紀錄。

這場地震發生的時候正是深夜,波及的範圍達到了大半個中國,十多個省份,二百多各州縣,都有震感。建築物頓時盡毀,到處是裂縫,其中甚至湧出了魚物、船板。距離較近的渭南縣城因此下陷一丈多。當時華山、終南山山鳴不止,黃河水因此澄清了數天。

關中地震之所以死亡人數超過世界紀錄,其中相當一部分原因是地震造成了洪水氾濫,以及洪水過後災區大面積的瘟疫。

萬曆三十七年六月甘肅地震,紅崖、清水諸堡死亡軍民八百四十多人,“圮邊墩八百七十里,裂東關地”。

天啟二年,“九月甲寅,平涼、隆德諸縣,鎮戎、平虜諸所,馬剛、雙峰諸堡,地震如翻,壞城垣七千九百丈,屋宇萬一千八百餘區,壓死男婦萬二千餘口。”

死亡人數達到一萬兩千餘人,放在現在來看,這是非常重大的災害。

僅僅四年後,也就是天啟六年的閏六月辛亥,靈丘縣從六月初五丑時,即凌晨一點至三點開始,一個月地震不止,日夜搖晃數十次,城牆和房舍早已經全部倒塌,因此而壓死的居民達五千二百餘人,往來的商人死亡更是不計其數。

明代前期則是地震活動的一個相對平靜期。明朝中後期地震平均發生機率都在百分之三百五以上,這是一個相當高的指標。

相當於每年發生的地震超過三次之多。尤其是明朝末期,地震頻率最高,短短五十年共發生地震三百四十三次之多。平均機率達到驚人的百分之六百八十六,相當於每年發生地震近七次之多。

而這僅僅是地震,其他的災禍更是數不勝數,大明朝276年發生了1001次天災,也就是平均每年3.6次一年四季天災不斷。

受氣候直接影響的“水災”、“旱災”、“雹災”、“風災”和“霜雪”,幾乎佔了明代天災的一半,與“水災”和“旱災”相關的“瘟疫”和“蝗災”又佔去15。

主要還是因為明朝的氣候問題,此時的明朝已經往小冰河時期變化了,要知道長期的寒冷氣候,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降水。一些氣候理論認為,地表溫度如果下降3°,大氣水分將減少20,造成嚴重的乾旱。

明朝的氣溫偏差還沒有達到3°,但已經造成了嚴重的降水不規律,不僅旱情高發,水災也同樣嚴重。而且明朝的氣溫有較大的波動,有過明顯的升降過程,這種氣溫變化趨勢,在旱澇災害的時間分佈上有所體現。

根據現代對古代的災害研究,將古代的災害給定了級:

特大幹旱:持續數月或跨季度乾旱,或大範圍嚴重乾旱;

特大雨澇:舟行樹梢,平地水深數尺;

特大黃河決溢:黃河改道,從決溢到堵口持續1個月以上,區域達數十縣,受災人口100萬以上;

長江特大洪水:範圍包括流域內絕大部分地區,持續時間長,平地水深數尺;

特大淮河決溢:範圍包括流域內絕大部分地區,持續一月以上,平地水深數尺;

從明朝的特大洪澇災害整體情況可以看出,特大旱情要比雨澇、決溢等特大水災多很多。特別是景泰到崇禎的141年間,特大幹旱達到70次,是洪武到正統年間的5倍!嚴重的雨澇、決溢也遠高於明朝前期。

次生災害嚴重

旱澇災害的頻發會造成顆粒無收、流離失所,老百姓飢寒交迫。然而這只是災害鏈的起始,它們往往會誘發更多的次生災害。

其一,避無可避的蝗災。

明代徐光啟,視“蝗災”為饑荒的三大元兇之一,並且指出了蝗災多因“旱極”而起,危害也遠甚於水旱。

徐光啟的看法被現代科學證實,蝗蟲產卵的最佳產卵地就是含水量在1020的土壤。乾旱時期水位消退,灘塗和裸露的河床給蝗蟲提供了繁衍之所。多的時候蝗群可在每平方米土中產卵40005000個卵塊,每個卵塊中有5080粒卵,即每平方米有20萬40萬粒卵。

繁衍出的蝗群以大量含水量較低的植物為食,快速成長,緊接著再度繁育,然後在飛到其他地方尋找充足食物繼續繁衍。這種惡性迴圈會讓原本小範圍的旱災擴散為大範圍的饑荒,農田、牧草乃至樹葉統統被蝗群啃噬一空。

其二,可怕的瘟疫。

瘟疫爆發的原因有很多,往往會成為旱澇災害的重要次生災害,而且在殺傷力上遠比旱澇災害更恐怖,救助難度也更高。

旱澇災害時期,糧食短缺、家園破敗,流離失所的人們衣不遮體、食不充飢,免疫力大大減退。再加上旱澇災害時期氣溫變化劇烈,又興起了各種傳染源,很容易引發瘟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