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公主直接被朱元章貶為民,好在駙馬張超一直不離不棄,這次安慶公主湖塗的事情,是真的讓朱元章和馬皇后生氣,這是要有多愚蠢才能做出這樣的事情來呀。

一場鬧劇過後,朱榔再次回到了登州,而此時的登州已經大不同了,洪武二十年的登州,首先是府城擴大了兩倍,直接拓展了兩個外城,成為了一個國際都市。

在這裡你可以自由的交易,朱榔透過自己的努力,將登州的市場給推到了最繁華也最繁榮的時候。

具體有多繁榮,呵呵...超過大宋和盛唐。

此時登州的市場,已經有有大量的交易,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工種、手藝人、商人!

有很多老百姓已經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了,這些人都有錢了,而有錢之後,也有了閒暇時間,他們就有了消費意識,有人說為什麼十八世紀法國的非常棒,那是因為有了一大批貴婦人,他們有閒暇時間需要閱讀文化產品,所以法國應運而生。

此時的大明登州,按郭德綱的話講,沒有君子難養藝人,你這個文化產品是得需要有消費者才行的,而大明登州已經有了這些人。

而從另外一個層面上講,由於印刷技術的進步,在明代看書已經不是達官貴人,知識分子階層的專利了。

朱榔在洪武十八年的時候,直接推行了竹紙,何為竹紙,一種十分便宜的紙張,以前的紙張太貴了,紙張太貴,書籍就貴,但是竹紙的出現,直接將紙張的價格大跌。

這種竹紙是南方製造的,其中以福建省為最多。

當竹筍生出以後,到山窩裡觀察竹林長勢,將要生枝葉的嫩竹是造紙的上等材料。每年到芒種節令,便可上山砍竹。

把嫩竹截成五到七尺一段,就地開一口山塘,灌水漂浸。為了避免塘水乾涸,用竹製導管引水滾滾流入。浸到一百天開外,把竹子取出再用木棒敲打,最後洗掉粗殼與青皮(這一步驟就叫做“殺青”)。

這時候的竹穰就像苧麻一樣,再用優質石灰調成乳液拌和,放入楻桶裡煮上八天八夜。

煮竹子的鍋,直徑約四尺,用黏土調石灰封固鍋的邊沿,使其高度和寬度類似於廣東中部沿海地區煮鹽的牢盆那樣,裡面可以裝下十多石水。上面蓋上週長約一丈五尺、直徑約四尺多的楻桶。竹料加入鍋和楻桶中,煮八天就足夠了。

停止加熱一天後,揭開楻桶,取出竹麻,放到清水塘裡漂洗乾淨。漂塘底部和四周都要用木板合縫砌好以防止沾染泥汙(造粗紙時不必如此)。

竹麻洗淨之後,用柴灰水浸透,再放入鍋內按平,鋪一寸左右厚的稻草灰。煮沸之後,就把竹麻移入另一桶中,繼續用草木灰水淋洗。草木灰水冷卻以後,要煮沸再淋洗。

這樣經過十多天,竹麻自然就會腐爛發臭。把它拿出來放入臼內春成泥狀(山區都有水碓),倒入抄紙槽內。

抄紙槽像個方鬥,大小由抄紙簾而定,抄紙簾又由紙張的大小來定。抄紙槽內放置清水,水面高出竹漿約三寸左右,加入紙藥水汁(這種紙藥液用一種好像桃竹葉的植物葉子製成,各地的名稱都不一樣),這樣抄成的紙幹後便會很潔白。

抄紙簾是用刮磨得極其細的竹絲編成的,展開時下面有木框托住。兩隻手拿著抄紙簾放進水中,蕩起竹漿讓它進入抄紙簾中。

紙的厚薄可以由人的手法來調控、掌握:輕蕩則薄,重蕩則厚。提起抄紙簾,水便從簾眼淋回抄紙槽;然後把簾網翻轉,讓紙落到木板上,疊積成千上萬張。等到數目夠了時,就壓上一塊木板,捆上繩子並插進棍子,絞緊,用類似榨酒的方法把水分壓幹,然後用小銅鑷把紙逐張揭起,烘乾。

烘焙紙張時,先用土磚砌兩堵牆形成夾巷,底下用磚蓋火道,夾巷之內蓋的磚塊每隔幾塊磚就留出一個空位。火從巷頭的爐口燃燒,熱氣從留空的磚縫中透出而充滿整個夾巷,等到夾巷外壁的磚都燒熱時,就把溼紙逐張貼上去焙乾,再揭下來放成一疊。

這樣一疊的紙張,只是原來的四分之一的價錢,是真的又便宜又好用。

再配合上朱榔的活字印刷術,書籍的價格也就非常的低了,這樣以後,大明登州的出版業就非常發達。

有大量的人印書的目的不是傳承知識,而是為了賣書掙錢,跟今天一樣,甚至以往由於印刷業很小,所以大量被刊印的書都是四書五經,所謂聖賢之書。

而到了大明登州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圖書,我們大概可以給分為三種,一種我們可以稱之為教輔用書,當然這些書是最接近於聖賢書的。

明代有科舉,大量的秀才舉子要考試,所以有些人專門聘請了一些知識分子,從四書五經中,選出很多題做了很多樣文,刊例成書之後賣給這些秀才,這等於就是高考作文集集錦。

很多秀才把這些文章讀了之後,背下一些來,有可能在考試的時候就能發揮出來,除了教輔用書之外,還有大量的百科全書。

有的書是教你怎麼做飯的,有的書是教你怎麼經商的,有的書是教你怎麼做手工的,這種知識類圖書,在明代中晚期已經出現了。

還有更大規模的,就是消遣型用書,什麼意思?咱們知道,明代是我國業發展的巔峰,咱們所謂四大名著有三部是在明代誕生的。

除了四大名著之外,還有什麼金瓶梅、三言二拍,有大量的休閒,當時人讀這些書的目的那絕對不是為了科考,也不是為了指導生活生產,就是為了休閒。

當然為了休閒嘛,跟現在一樣,也是泥沙俱下,很多涉黃涉暴的也不少,但是沒有辦法,我們人類有時候就有劣根性。

我們身邊有大量的人,大家就是喜歡看一些刺激性的作品,不刺激他不舒服,但是反過來講,沒有一個繁榮的文化市場,那就不可能有明代這麼多自媒體。

嘿嘿,單單一個大明的出版業,就已經將市場給擴大的淋漓盡致,朱榔多次的頒發政策,鼓勵登州百姓積極積極開墾荒地,進行農業生產。

在這期間,秦王府會提供耕牛,農具和種子,而且還為開荒者減免三年稅收。

百姓在天下大亂時,根本就沒有辦法穩定生活,他們手中幾乎沒有餘糧,經常是飢一頓飽一頓,生活得相當慘澹。

對普通老百姓來說,朱榔這些措施就像一場及時雨,他們都非常感激,也都願意積極配合朝廷號令。儘可能開墾耕地,讓自己生活能夠更加穩定一些。

這時候大家目標一致,有力往一處使,發展得相當順利。糧食變多後,富餘部分逐漸被轉化為流通商品,進一步促進登州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