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五章 安慶公主的恨(第1/2頁)
章節報錯
“中了,中了...!”朱標欣喜的釣上了一條大魚,這魚應該是胖頭魚,重量在十二斤左右,這邊朱標欣喜的將胖頭魚給弄上來之後。
朱榔就直接的接過魚,在湖邊對魚是開膛破肚,跟著用湖水洗乾淨,一口大鍋已經燒起來了,裡面倒上了菜籽油。
朱榔將收拾好的魚,放進鍋中。
“刺啦...!”菜籽油煎魚的聲音響起,跟著很快,那魚肉的焦香味就飄了起來。
等魚煎得兩面金黃,再從湖中舀點水倒進鍋中,跟著再採一把野香蔥放進鍋中,湖水燉湖魚,你就等著一下享受吧...!
很快隨著夜幕的到來,這個湖在夕陽下,柔光照在湖面上,映著長長的影子,湖面好像鍍了一層金色,有點“半江瑟瑟半江紅”的韻味。
這幾百年之後,一定會成為一個旅遊和野炊的好地方,幾隻遊船在湖面上輕輕地飄蕩著。
歡樂的孩子們在大人的陪伴下,開心的在湖邊玩耍,有的已經在湖邊支起了帳篷,或三口之家,或三五好友,或浪漫情侶,都有說有笑的,悠然地享受著美好的風光。
湖的四周建了不少高檔酒店,沿湖公路兩邊也密密麻麻的全是農家樂,大家牌子上都寫著“正宗魚頭”。
夕陽西下的時候,野炊的家庭找了一個僻靜的湖邊小廣場,準備今晚就在這裡露營,有二個方案吃飯:一是找個農家飯店去吃完飯再騎車來露營,二是去農家樂炒幾個小菜帶到露營地來,鋪上防潮墊,大家席地坐著吃,因為要喝酒,為了安全不酒駕,所有人決定第二個方案,找到一個農家樂,點了四個小菜,打包回來,又找了小超市,買了些純淨水,泡麵等,就回到湖邊露營地,紮起自己的帳篷,鋪上墊子,擺上菜,倒上酒,在月光下喝起來。
這就是未來的一種生活,朱榔曾經也是過著這樣的生活,但是已經回不去了,朱榔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被選中來到這個平行空間。
但是朱榔沒有什麼好糾結的,既來之則安之,天色直接暗了,朱標吩咐人將篝火給點燃了,很快魚肉也燒好了,一杯酒,一碗米飯,一鍋燉魚,其實這樣的生活也挺好。
朱標一連吃了三碗飯,這是他吃得最多的一次,看著朱標那大口大口吃飯的吃相,朱榔笑了起來,這太子當的,飯都吃不飽。
你以為皇帝好當,太子容易,其實皇帝和太子也有他們的煩惱,就比如吃飯,也叫用膳,通常,皇帝每餐要有20多道菜餚,4種主食,兩種粥或湯。
菜餚以雞、鴨、魚、鵝、豬肉和時令蔬菜為主,以山珍海鮮、奇瓜異果等為輔。皇帝吃的米是專門培育的黃、白、紫三色米,以及各地進貢的上等“貢米”。
同時,各地方的行政首腦每年還要按規定的數量上交鹿、狍、鹿尾、鹿舌、鹿筋、熊、野豬、野鴨、虎骨、鵝、臘豬、鹹魚、鱘鰉魚、鱸魚、欒色魚、乳酒、乳油、燕窩、魚翅、海參等,還要進獻黃羊。山珍海味應有盡有。
但是,從北齊開始,光祿寺成為專門負責宮廷飲食的機構,這種設定延至清代。
隋唐還開闢了第二個御膳機構殿中省尚食局。
光祿寺主要負責祭祀用的食品、宮廷宴會的食品和在京官員的膳食,擁有職員數千人。殿中省尚食局則負責皇帝的日常膳食,其首腦為奉御,確保供應的食物符合皇帝的飲食禁忌。
不但如此,皇帝用餐有一整套必須遵循的程式。以南宋為例。在皇帝將要進膳的時辰,在殿中省和皇帝用餐的嘉明殿之間,禁衛森嚴,不許閒人過往。
殿中省有一人先高喊:“撥食!”隨即出現10餘位身穿紫衣的“院子家”,右手託著用黃色的繡龍布罩著的食盒,左手拿一條紅羅繡的手巾,將食盒擺放在嘉明殿的膳桌上。
皇帝的菜品端上來後,先要用銀製品測試飯菜是否有毒,然後還要由專人“嘗膳”,確定沒有問題後,皇帝才能吃。但要是哪一次皇帝餓極了,豈不就是要等到天荒地老了!
現在大家都是一日三餐,而明代的皇帝是一日兩餐,早餐約在現在的6至8時,晚餐在下午的2至4時。
每日,皇帝在用餐前,先要查閱膳食清單,上面寫明哪樣菜是誰做的,以備皇帝核查和點菜。
皇帝所點的菜品,如果沒有特殊說明要撤換,而且每一道菜也只能吃兩三口,不能多吃。另外,在皇帝的膳桌旁還要另設一個幾桉,以備賞賜。皇帝用膳後,剩下的食品可以分賜給他人。
這就是皇帝一天的飯食,而且眾所周知,朱元章和朱標大部分都非常勤政,你說朱元章一天到晚都在不停地工作,到頭來一天就吃兩餐,一餐就吃那麼點兒,中間還隔了那麼長時間,他能吃得飽嗎?
並且還有一個關鍵問題,這每餐吃的少也就算了,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難吃,朱元章很壞,他也知道飯菜難吃,所以呀,朱元章平時吃小灶,小灶是馬皇后直接包辦的,他當然吃的好了。
可是朱標就有些無奈的,他每天吃的都不太好,這光祿寺的菜到底有多難吃呢?其實前期也還可以,比如說朝鮮王朝的使節金九容就曾經寫詩誇讚自己吃過的明朝皇家大食堂:“傳召仍令參錦宴,會同街上醉扶歸。”
但是年深日久,不僅官場貪腐橫生,連食堂的師傅們也在尋思偷工減料。
曾經有參加過宴會的兵部尚書對朱元章打小報告道:“光祿寺官不行用心,局長作弊尤甚....而朔望見辭酒飯,甚為菲薄,每碟肉不過數量,而骨居其半,飯皆生冷,而多不堪食,酒多摻水,而澹薄無味。”
看看這樣的宴席,有沒有想起讀書期間,可憐巴巴望著食堂大師傅飯勺的你自己?
不過,更讓朱元章心塞的還不止是如此,光祿寺雖然做飯難吃,但沒關係,這個機構花錢也多呀。
根據記載,洪武十三年到洪武十四年,短短一年時間,光祿寺花掉了三十九萬九千八百二十七兩一錢一厘七毫四絲九忽之多。
朱榔在看到光祿寺幾個月就花掉了二十六萬多兩銀子,也是一臉懵逼:“什麼玩意,這不省此三十餘萬,安所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