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三章 解決內憂 無限擴張(第1/2頁)
章節報錯
黃山之旅結束之後,朱榔首先送馬皇后回到了應天,跟著張晨就前往了登州,等朱榔到達登州之後,朱榔就開始了對黃火藥的研究。
朱榔首先成立了一個技術部,開始招攬同時期大明的科研人員。
不過,這個招攬十分的困難,因為洪武年間研究這些的人很少,但是好在還是招攬到了十二人,其中還有一位女性,有人一定會詫異,大明還有女性的科學家?
這個是真的有,她的名字叫王貞儀,是一位很偉大的女性科學家,要之地在洪武大明可以被稱為女性科學家,那是需要付出很大代價的。
朱榔的技術部除了研究黃火藥,還在研究蒸汽機,鐵路,鍛鐵冶鐵等技術...這個技術部以後會成為大明的心臟部門。
當然了,此時的技術部門連名字都沒有,還沒有引起大明朝廷的重視。
現在大明朝廷重視的還是倭島,洪武十四年冬,琉球的朱棣迎接到了他的三哥,本來是二哥的朱樉,一座豪華的宮殿前,朱棣已經站在寒風中等了有一刻鐘了。
這個時候,朱樉姍姍來遲,看到朱棣之後,朱樉連忙抱歉的拱手笑道:“老五...久等了,三哥對不起你,不過,遇到了一點小風浪,還希望你理解呀。”
“參見燕王殿下。”朱樉身邊的二狗微微的一個躬身。
“嘿...二狗,都是自家兄弟,沒有必要這樣,還有三哥,沒事的,就是稍微等了一會而已,好了...人都到了,那就回府吧。”
朱棣微微一笑。
“呀...老五,你這個可不能用府來形容了,那是宮殿呀。”朱樉看著朱棣的府邸一個羨慕。
朱棣哈哈一笑:“我這個可是被二哥監察過的,說我沒有超規哦...!”
“哈哈...二哥說你沒有超規,那就沒有超規,二哥說的話誰還會有異議?”朱樉笑著跟朱棣一起走進了朱棣的宮殿。
二狗跟著後面,三人一起微笑著進了宮門。
這朱棣的王府,建築佈局規整、工藝精良、樓閣交錯,充分體現了皇室輝煌富貴的風範和清致素雅的風韻。這座燕王府東面靠海,背靠大山,風水極佳,裡面極其奢華。
府邸的佈局完全是按照大明宮“寧壽宮”的格局打造,整個屋子,全部用金絲楠木裝修,無論是體量還是珍貴程度都令人瞠目結舌。
要知道,在古代,楠,樟、梓、椆被譽為“四大名木”,而楠木被冠以首位,可見當時朱棣是多麼的有錢。
進入府中,朱棣就問起了此時大明的情,朱樉和二狗也是將此時大明的情況給一一的說明,其中最為重要的應該就是滅北元的戰爭了。
就在去年洪武十三年的時候,秦王朱榔突然做了一個決定,那就是滅掉北元,在此之前,朱元璋已經有兩次北伐,第一次北伐,是洪武三年,明軍消滅了北元在中原地區的勢力,大勝。
可是第二次的北伐卻出了問題,那就是洪武五年的時候,朱元璋派出三路大軍,志在一舉消滅北元勢力,結果計劃被元將王保保打亂,嶺北之戰損失慘重。
按照歷史,朱元璋還會有六次的北伐,第三次,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軍進攻陝甘蒙元勢力,大勝。
第四次,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軍分兩路進攻內蒙北元勢力,大勝
第五次,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軍進攻盤踞在東北的北元太尉哈納出,大勝。
第六次,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明軍在捕魚兒海圍殲北元朝廷,大勝。從此北元又回到四分五裂,各自為戰的狀態。
第七次,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太尉乃兒不花向朱棣投降,數萬部眾歸順。
第八次,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燕王朱棣戰北元將領哈剌兀,大勝。
八次北伐,七勝一負,可謂戰績輝煌!
最慘的是第二次,洪武五年這場敗仗。當時朱元璋的作戰策略是派出十五萬人馬,分三路北伐,以中路為正,東、西兩路為奇,奇正並用,三路合擊,目標是一舉擊潰北元政權。結果,徐達率領的中路軍,受王保保引誘,輕敵冒進,孤軍深入,被王保保擊敗,導致整體作戰計劃破產。
按說這次失敗,主要是戰術層面出了問題,三路大軍也不算全線潰敗,至少還有馮勝的西路軍接連勝利。但是朱元璋卻因此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都回來吧,先不打了!
第二次和第三次之間相隔了八年,停戰八年,主動認慫?
當然不是,洪武五年這場失敗,讓朱元璋徹底意識到,在草原沙漠地區作戰,明軍就算派出最強陣容,也並沒有多少優勢。
分析這次戰敗時,朱元璋坦言:“我朝自遼東至於甘肅,東西六千餘里,可戰之馬僅得十萬,京師、河南、山東三處馬雖有之,若欲赴戰,猝難收集。苟事勢警急,北平口外,馬悉數不過二萬。若逢十萬之騎,雖古名將,亦難於野戰。”“噫,吾用兵一世,指揮諸將,未嘗敗北,致傷軍士,正欲養銳以觀胡變,夫何諸將日請深入沙漠,不免疲兵於和林,此蓋輕信無謀,以致傷生數萬。”
所以此戰之後,朱元璋表現出了一種“認慫”的模樣。他放低姿態,跟元幼主取得溝通,希望能保持和平。並且從此將軍事重心轉移到了防禦和招撫上。對外,他利用蒙古各部離心離德、號令不一的形勢,對蒙古各部王公貴族、將校士卒乃至普通百姓展開大規模的招降。對內,則以戰略防禦為核心,推出了一系列軍事改革舉措。
首先,設險固守。第二次北伐一結束,朱元璋就命徐達為徵虜大將軍,李文忠、馮勝、鄧愈、湯和副之,備邊山西、北平,在邊防地帶建立了大量衛所等軍事據點(一個“衛”下轄左、右、中、前、後5個“所”,每個“所”轄軍人1120名),使得北部邊防形成了“數千裡聲勢聯絡”的犄角相依的之勢,衛所和堡寨構成了一道堅固的防線。
其次,實施“移民屯田”。朱元璋經歷過長時間的戰爭才建立起大明王朝,他深知一套完整的後勤保障系統對於邊防建設的重要性,在他看來,想要戍好邊,吃飽飯才是首要。
於是他採取了移民屯田的方式。當時,一個標準的衛,轄軍人5600名,其中約三分之一為守軍,負責守備城池、聽候朝廷調遣,三分之二為屯軍,負責耕種,提供軍糧軍需。用他的話說就是:“無事則耕,有事則戰,兵得所養,而民力不勞”。這也是為什麼朱元璋總說他不花一分錢就養了百萬兵。
再者,實行諸王守邊。朱元璋在總結宋元兩朝滅亡教訓時,認為他們滅亡的原因之一是由於邊防地區缺少宗室的拱衛,在敵軍來犯之時,孤立無援,所以最終走向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