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九章 我叫朱榔 大明秦王(第1/2頁)
章節報錯
汪大娘最終還是走了...誰也攔不住,即使張晨是個穿越人士,生死他完全的無能為力,就好像當初太子妃的死也一樣。
而汪大娘死後,朱元璋用了太后的的禮儀將汪大娘給厚葬了,停朝七天,這是朱元璋表達自己哀思的手段。
不過,聽朝七天之後,朱元璋再次上朝就宣佈了一個天大的訊息,朱朗是朱元璋在滄海遺珠,所以認祖歸宗,改名朱榔,封為秦王,而封地就是鳳陽,要知道鳳陽可是陪都,是朱元璋的龍興之地,能將鳳陽封給朱榔也可以看得出朱元璋對朱榔的喜愛。
在汪大娘離開之後,朱榔消沉了一段時間,不過,朱榔已經不是吳下阿蒙了,他現在見過一些世面,有兒有女,還有有父親母親,所以朱榔很快就好了。
朱元璋擔心你朱榔過於悲傷,就安排了馬皇后還有朱標一起陪著朱榔去旅遊了,本來朱榔是不想同意的,但是朱榔想了一想,自己的母后還有大哥,什麼時候可以旅遊,所以想想之後,也還是同意。
一行車隊大約有幾百人,準備去安徽境內的黃山遊玩....!
“停...!”趙凌一聲大吼,車隊慢慢的停了下來,這裡是一處樹林,樹林的另一邊是一個小湖,錦衣衛已經將樹林全面的封鎖了起來。
馬皇后微笑著從馬車中走了下來呼吸了一下樹林中的新鮮空氣笑道:“哎呦...這裡選擇的不錯,有綠葉遮頭,那邊還有湖水...來...來...大家都下來吧。”
在馬皇后的招呼下,一眾家眷也都從馬車上走了下來,朱標,朱楨,朱榑,朱梓都一一的下了馬車,朱標的兒子朱雄英也在,現在的朱雄英已經五歲了,自從太子妃死後,朱雄英就跟在了馬皇后的身邊。
徐妙雲,夢瑤,汪雪,趙蓮兒也跟著一起出來了,朱二保和二香沒有來,這段時間汪大娘走了之後,朱二保就一直跟在了朱元璋的身邊,兩兄弟睡覺都睡一塊,晚上的時候,朱二保會一個人偷偷的哭泣。
聽到自己的傻弟弟哭,朱元璋就心如刀絞,不過,朱元璋也知道,這是自己弟弟必須要經歷的,所以他也只能默默的關心。
朱榔最後一個從馬車中走了下來,這段時間朱榔一直都在悲痛之後,而朱榔化解這種悲痛的方式就是拼命的工作,只要稍微有一點閒暇的時間,朱榔的腦海中就會不自覺的想起自己的奶奶,跟著眼淚就會落下來,所以朱榔為了擺脫思念就一直在研究蒸汽機。
為什麼要發明蒸汽機?
因為蒸汽機是農業手段往工業手段進化的一個標誌,有了蒸汽機,火車,輪船,很多很多的工業手段都可以被運作出來,當然了,還有一點和重要的,那就是蒸汽機的原理其實不是太複雜。
我們都以為瓦特是蒸汽機的發明者,其實並不是的,瓦特只是蒸汽機的改進者。
第一臺的蒸汽機其實是用於在礦山中抽水。
這個蒸汽機的名字叫紐氏蒸汽機,僅僅有一個汽缸和活塞。
當蒸汽進入氣缸時,活塞向上運動;活塞到達氣缸頂部時,一個裝置用冷水對氣缸降溫,充滿蒸汽的汽缸冷卻後,蒸汽凝結,在氣缸內製造出真空,將活塞拉回底部,由此迴圈往復,透過一個槓桿拉動另外一側的抽水機。
由於活塞每推動一次,氣缸裡的蒸汽都要先冷凝,拉回活塞後再加熱,進行下一次推動,從而使得蒸汽80%熱量都耗費在維持氣缸溫度上,使得這款蒸汽機的效率很低。
瓦特對於蒸汽機的最大貢獻在於提升了機器的熱效率,他敏銳地意識到,理想的蒸汽機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始終保持氣缸恆熱;二是要將蒸汽完全冷凝到100℃以下,確保其釋放全部熱量。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創造性地設計了分離式冷凝器,這一裝置最重要的突破就是將蒸汽的冷凝過程與氣缸分離,使蒸汽透過排氣管進入冷凝器冷凝,從而維持氣缸熱度。
此外,瓦特還設計了一個封閉式氣缸,氣缸上配備了圓形的活塞,活塞桿下端透過填充料,可以有效防止蒸汽溢位。這種改良看似簡單,卻在紐氏蒸汽機問世半個世紀以來一直沒人想到過。
一開始的蒸汽機是不受當時英國人待見,也不難理解,因為蒸汽機的效率太低,比不上18世紀英國普遍使用的水能動力,但耗費又非常高昂。
舉例而言,在瓦特改良蒸汽機之前,蒸汽機每產生1馬力需要消耗30磅煤,在瓦特改良蒸汽機後,這一數字下降到12.5磅,渦輪蒸汽機則進一步減少到5磅。
對於資本家來說,產出與成本的比例是生命線。瓦特蒸汽機產生1馬力的成本達到33英鎊,經過30年改進下降到20英鎊,而渦輪蒸汽機只有4英鎊,終於超越了水能等其他動力來源。
朱榔現在設計並製作的就是瓦特型的蒸汽機,不過,現在還在設計,離製造還有些遠,但是隻要朱榔可以將蒸汽機給設計出來,製作出來就不是那麼難的事情,以現在大明的科技力量,是一定可以完成的。
朱榔走出了馬車,那邊就聽朱標喊道:“榔弟,過來,過來...這裡的湖水太清了,我們來釣魚,釣到魚之後,我們烤著吃,就和上次一樣,哎呦,你烤的魚實在是太香了。”
朱標這個時候,已經坐在了湖邊,靠在一張躺椅上,在朱標的身邊,朱雄英正在賣力的往魚鉤上掛著蚯蚓,朱榔這個時候笑了起來:“大哥...你讓雄英給你掛蚯蚓,他可以嗎?”
“可以呀...不是你說的,兒子要窮養,要多幫忙做事,我是在聽你的話...!”朱標嘿嘿的笑了起來,這幾天的朱標顯得十分的開心,一點煩惱都沒有,看著這樣的朱標,朱榔其實是很開心的。
要知道,歷史上朱標是被累死的。
當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對南京這個都城始終都不滿意。在他心中,南京始終是臨時的落腳點,他一直在尋覓,想要在北方另外找一個城市作為首都。
而當時的開封、洛陽、鳳陽、西安都是他認為理想的都城之一。
朱元璋在都城的選擇上特別注重歷史因素。南京在歷史上雖然號稱六朝古都,但是卻沒有一個是統一王朝,多是些偏安一隅的朝代,而且王朝持續時間都不是很長。
朱元璋覺得,南京並不符合他的身份,六朝歷史讓朱元璋擔心會成為明朝國祚永存的不祥預兆。而開封、洛陽、西安都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王朝的都城,朱元璋其實更屬意這些地方。
而鳳陽是其家鄉,選擇這裡當都城,有種衣錦還鄉的感覺,這有點自尊心作祟。其實他對家鄉也沒有多少美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