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七章 抹黑朱元璋(第1/2頁)
章節報錯
“你...你...你居然出賣我?”
胡惟庸看到了塗節之後,整個人都微微的顫抖了起來,其中一半是氣憤,另外一半是害怕。
“胡相...!”只見塗節看著胡惟庸有些唯唯諾諾的道:“我不是出賣你,我是檢舉你,我們都是大明之臣,可是你卻對大明和陛下有異心。
我在你的身邊臥薪嚐膽,就是為了清楚你的計劃,等掌握住你所有的計劃之後,我再向陛下稟報。”
“屁...。”胡惟庸直接爆了粗口喊道:“你這個小人,你在酒席之間不知道罵了多少次朱元璋就是個要飯和尚,你還臥薪嚐膽。
當初你一個人要和一對姐妹,甚至一對母女,人家不從,你就知道殺了對方的丈夫,你這種禽獸,和我就是一丘之貉。”
“沒有,沒有...!”塗節連忙擺手道:“陛下,請聽我解釋。”
胡惟庸將塗節的事情暴露出來,讓一邊的塗節也給嚇到了,好在這個時候,朱元璋卻看著胡惟庸道:“惟庸呀,不要掙扎了,咱不管塗節的其他事情,咱就想要知道,塗節檢舉你造反,到底你人不認罪?”
聽到朱元璋的話,塗節微微的緩了緩,倒是胡惟庸感覺到了天塌地陷,只見胡惟庸無奈的伏地,沒有承認,但是卻也沒有否認。
既然沒有否認,那就是預設。
朱元璋也沒有客氣,直接斬立決,滅九族,至於很多人說胡惟庸的死,是癢癢的,其實不然。首先,這不符合定製,《大明律》就沒有癢死這一條。其次,以朱元璋的心性來說,他斷然不會就這樣放過胡惟庸,這樣的死法對胡惟庸來說太便宜了。
再者,胡惟庸身份特殊,作為當朝宰相他可以說得上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如果沒有憑證便隨意地處決胡惟庸,很難保證朝臣們不會非議,所以說那種出現在影視作品中,被千萬只蚊子叮咬癢死的劇情是不存在的。
根據《明史》所記載,胡惟庸的結局卻只有短短二字——“伏誅”,也就是被朱元璋所誅殺。
可是,儘管這是正史記載,但是除了這簡單又單薄的兩個字卻並無其他的詳細記載。
這種欲言又止的態度,很難不令人想入非非,也就有癢死一說。
怎麼說呢...權力足以令人迷失心智,胡惟庸醉心其中,甚至妄想能和朱元璋掰掰手腕。可他哪裡知道,他自己和對手朱元璋根本就不是一個重量級的。
論手段,朱元璋的狠毒是他遠遠不敢想象的;論智謀,朱元璋欲擒故縱,乘勢發難都恰到好處。
但是這是結束嗎...當然不是結束,而僅僅只是開始,朱元璋的刀已經舉起來了,他就不會輕易的放下去,我們都知道,在朱元璋開立大明新朝的過程中,自己同鄉的淮西子弟們可謂是功勳齊天,為他血戰沙場、攻城略地。也因此,在大明開國授勳的時候,諸多的公爵侯爵都是淮西人氏。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即將開國的時候,民間就有人發明了一個詞——驕兵悍將,說的是誰呢?正是那些驕恣的淮西子弟。後來,隨著淮西子弟們的行為也的確愈發放肆,深受其害的百姓敢怒不敢言。
朱元璋這麼一位體察民情的皇帝,不會不知道這個淮西勳貴,據說朱元璋第一次在聽到了“淮西勳貴”一詞後面沉如水,當然了,朱元璋第一次並沒有想過要趕盡殺絕,他想得是震懾。
就在此時,一個機會主動送上門來了,這便是駙馬都尉歐陽倫違反駙馬禁令走私的事情。在當時,駙馬都尉歐陽倫違反朝廷制定的茶馬禁令,公然組織家奴走私茶葉等物資,換回良馬販售以賺取暴利。
事發之後,被陝西邊關的官員發現,歐陽倫竟然倚仗權勢將當地小官活活打死。聽到此事,朱元璋震怒,令劉伯溫所掌控的御史臺秘密調查此事。
本以為這一切不過就是駙馬自己一人的所做所為,誰料想,這一查居然發現,大批的淮西勳貴自願在幕後,成為駙馬都尉歐陽倫的保護傘,並且從中分享走私利潤。
這一點,令原本就對淮西勳貴非常忌憚的朱元璋更加憤怒,他決心要好好地敲打敲打這批人。此時,歐陽倫就成為了殺雞儆猴的最好榜樣,朱元璋直接賜死了自己的駙馬。
依法處置了歐陽倫後,也向淮西勳貴們攤出了自己最後的底牌——選擇退隱,作為補償朱元璋會給予享不盡的榮華富貴,繼續掌權,那麼你們好自為之。
感覺到了朱元璋的殺心後,身為淮西集團首領的李善長也明白,自己到了該退隱的時候了。於是,他便順水推舟,向朱元璋請求辭官養老,算是起了個表率作用。
本來朱元璋認為這下朝堂就會清淨起來了,可是,不久,朱元璋又聽到了一個新詞...這個時候朱元璋的殺意就開始,胡惟庸案給了朱元璋一把刀子,那麼朱元璋就不會客氣。
所以胡惟庸之死並不是胡惟庸案的結束,反而是開始,再此之後,胡惟庸案會繼續的發酵:如派林賢下海招倭;派封績稱臣於元嗣君,請出兵為外應;令李存義、楊文裕說李善長謀逆;毒死劉基;收納亡命等事,連韓國公李善長、吉安侯陸仲亨、平涼侯費聚、延安侯唐勝宗....!
最無語的是還牽扯到了宋濂,宋濂那個時候已經退休了,並且宋濂是太子朱標人生導師,對於這位老師,朱標是十分推崇的。
宋濂被牽扯到這個案子是非常冤枉的,他個人和家族與胡惟庸都沒有明顯的交集。
而是他長孫宋慎個人行為有所牽扯,按理都不應該牽扯到他。
並且宋濂在明朝開國功臣中有著極高的地位,文臣集團中排名第三,僅次於李善長和劉基。而且他還是皇太子朱標的老師,朝廷地位非常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