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九章 “半仙”道士(第1/2頁)
章節報錯
朱朗的這邊還在準備對澎湖開始進攻的時候,另外一邊一個訊息傳來,朱元章帶著馬皇后,朱標太子,朱樉...等一眾皇子皇孫要來登州了。
這裡沒有必要驚訝,因為朱元章經常的微服出巡,原因也是很簡單,因為皇帝高高在上,自然不知道老百姓生活得有多麼艱苦,所以朱元章認為,皇帝就應該多多的到民間去。
不單是自己,自己的皇子也必須這樣,所以朱元章也經常帶著皇子出巡,讓皇子們更好地體察民情、瞭解百姓疾苦。
在此之中,有很多野史故事。
根據一些野史的記載,朱元章曾在微服南巡的時候,來到了一個小鎮。原本,這個小鎮並沒有什麼特殊之處,朱元章也沒太在意,但卻因為一件事情讓他停下了腳步。
原來,小鎮上有一個被稱之為“半仙”的人,他經常會給當地人算卦,而且卦象非常的準。早期,朱元章曾參加過白蓮教,對於這些東西門清,完全就是騙人的東西。
這類人平時不從事勞動,靠著坑蒙拐騙生活,稱得上是社會的蛀蟲,對於這種人朱元章十分的排斥,便決定會一會這個半仙,併為老百姓除害。
經過一番打聽,朱元章知道了半仙的住處,一行人出發去了他的家。不久之後,朱元章便到了道士的家裡,也見到了那個所謂的“半仙”道士。
經過身邊的人介紹,道士知道了朱元章的身份,連忙向前行禮。看到道士緊張的表現,朱元章心裡更認定他是一個欺世盜名之輩,堅定了除掉他的心思。
思及此,朱元章便想讓道士給自己算上一卦,道士也不是一個簡單的人,他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便不想答應這個請求。奈何,因畏懼朱元章的威嚴,道士不得不答應。
得到道士的點頭後,朱元章便問道:“你算一算我能活多少歲”?聽到這個問題之後道士大驚失色,因為朱元章是一個天子,他的壽命又怎麼能夠擅自揣測呢!
隨即,道士選擇了一個萬金油的回答,他說皇帝自然是萬歲萬歲萬萬歲了。不過,對於這樣的回答,朱元章並不滿意,還說若是道士不拿出真本事,就治他一個欺君之罪。
道士見到自己也無法躲過去了,便閉上眼睛、裝神弄鬼地耍了一番大神,而後睜開眼睛對著朱元章說到:“陛下,您只比我多活一天......”
從某個角度來說,道士的這一個回答,也不失為一個機智之舉。古時候,很多人都比較的迷信,他們對於相術深信不疑,道士這麼說,無疑斷了朱元章處罰他的想法。
畢竟若是朱元章今天殺了他,那麼按照道士的說法,朱元章第二天就會死。若是道士多活一天,朱元章的命運也就會多存在一天,道士等於將自己與朱元章綁在了同一條船上,心機不可謂不重。
若是道士碰到其他的皇帝,或許就被他矇混過關了,可惜的是,他碰到的是朱元章,一個歷史上有名的鐵血皇帝,而且他還參加過白蓮教,對這些歪門邪道一清二楚。
聽到道士的回答,朱元章冷冷地看著他說:“將他拉出去殺了”。當時,隨行的人都勸朱元章不要這麼做,這種東西寧可信其有而不可信其無,況且一個道士的命不如朱皇帝的命尊貴,何必要賭呢!
然而,朱元章執意要如此,最後道士便被殺了。道士被殺後,隨行人的心也都提到了嗓子眼,他們一直在關注朱元章的身體變化,生怕他的生命受到威脅。
很快就到了第二天,天剛矇矇亮時,朱元章的臥室之前就站了許多的人,這些人都是來問安的,並且來看看朱皇帝的身體是否無恙。
不一會朱元章便從房間裡走出來,看到門前的一幅場景,他先是露出了驚豔之色,明白其中的緣由後便對著眾人說,那個道士只是危言聳聽,你們沒必要放在身上。
聽著朱元章這麼說,再看看他的身體也沒有出現毛病,諸多的大臣便放心了。一場因為道士故弄玄虛所造成的危機,就這樣過去了,朱元章以身試驗,也揭開了半仙的真面目,還老百姓一個太平太下。
這就是朱元章,狠起來,連自己都不放過的皇帝...不過,這一次朱元章的南巡卻是另外一個目的,這個目的是什麼...其實大家都知道,朱元章想要做一個其他皇帝不敢做的事情,那就是廢除相制。
要知道這個丞相制度可是已經有幾千年了,朱元章為什麼想要廢除?
主要還是因為胡惟庸現在有些讓朱元章忍無可忍了,胡惟庸現在已經是左丞相了,那就是百官之首了,可以說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朱元章最初是非常喜歡胡惟庸的。
在胡惟庸之前,他的宰相是李善長,還有楊憲。
這兩個宰相朱元章都不怎麼喜歡。朱元章不喜歡他們的原因,其實也就是兩點:一是這些宰相們喜歡勾心鬥角,在朝廷中互相爭鬥;二是這些宰相們喜好擅權,很多事情都想自己做主,不報告給朱元章。
關於這個問題,朱元章曾經和劉伯溫討論過。朱元章想把李善長給換了,他徵求劉伯溫的意見,劉伯溫不同意,認為不能夠輕易換人。因為劉伯溫明白,其實對於要求嚴格的朱元章來說,李善長相對還是比較適合他的。
不過朱元章雖然和劉伯溫討論,但是並沒有聽劉伯溫的建議。最終他讓李善長下課,讓楊憲當宰相。當初劉伯溫是反對過讓楊憲當宰相的,最終事情按照劉伯溫預料的情況向前發展。朱元章很快就不喜歡楊憲,把楊憲殺掉。
除了不滿意楊憲外,朱元章也不滿意有一個宰相汪廣洋。
在這種情況下,朱元章才讓胡惟庸當宰相。
朱元章之所以讓胡惟庸當宰相,是因為胡惟庸做事謹小慎微,凡事都會向朱元章報告,從不擅自做主。
但是,胡惟庸顯然並沒有吸取李善長和楊憲的教訓。
剛開始的時候,胡惟庸做事謹小慎微。但過了一段時間以後,他又走上了李善長和楊憲的老路。喜歡拉幫結派,排斥異己,在朝廷中結交朋黨。
後來又凡事愛自己做主,覺得不太適合,或者是對自己不利的事情,都不會向朱元章報告。而朝中大臣看到很多事情,胡惟庸自己就可以做主。因此,這些人開始不斷地走胡惟庸的後門,眼中只認得胡惟庸,連朱元章也不當回事了。
朱元章看到這種情況以後,其實,他一開始並沒有想把胡惟庸宰相之位給廢掉的。因為胡惟庸本來是謹小慎微的,而且胡惟庸的身後有朱朗的影子,所以朱元章採用提醒拍打的方式,不斷給胡惟庸敲警鐘,希望胡惟庸能夠改過來。畢竟朱元章已經廢掉李善長和楊憲、汪廣洋,他希望胡惟庸能夠善始善終。
但是胡惟庸並沒有聽從朱元章的勸告,依然我行我素。
在這種情況下,朱元章終於悲哀地發現,胡惟庸和任何一個宰相,都不能和諧相處。這些宰相都有勾心鬥角,以及獨斷專權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