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大明的五軍都督府有左右都督各一人,左都督陳德,右都督張龍,兩人都是朱元璋的心腹,也都是淮西二十四功臣之一。

其中陳德是臨江侯。

自從陳德跟隨朱元璋以來,平定張士誠、陳友諒,北伐元朝, 南征明夏,都立下赫赫戰功,為明王朝的建立和統一作出了貢獻,其中與鄱陽湖水戰中力戰,保衛了朱元璋的性命,使得其在決戰中獲勝。隨徐達、馮勝先後出征北元, 俘獲十餘萬元軍,三戰三捷, 在對元朝及北元的軍事打擊中作出了貢獻。

這個人也不錯,明史評價:諸將當草昧之際,上觀天命,委心明主,戰勝攻取,克建殊勳,皆一時之智勇也。及海內寧謐,乃名隸黨籍,或追論,或身坐,鮮有能自全者。圭裳之錫固足酬功,而礪帶之盟不克再世,亦可慨矣夫。

是一個可靠的人,也正是因為這樣,朱元璋才放心將五軍都督府放在他的手下。

其次一位是張龍,張龍是鳳翔侯...張龍是朱元璋的老鐵桿了...從開始的時候,就已經跟隨朱元璋,而且張龍這個人很平和, 從來都是不爭不搶, 張龍雖然是“從龍渡江”的老革命,但之前的經歷估計只是基層指揮員,因為他直到至正二十四年老朱平定武昌之後,才被授予“花槍所千戶”的官職。

而且當時的千戶所也有等級差別,統兵七百以上稱為上千戶所,五百以上稱中千戶所,三百以上稱下千戶所。即使張龍是上千戶,那也不過是個團級幹部。要知道此時距離他參加義軍已經過去了足足十年,這進步是真夠慢的。

接下來張龍在平定張士誠的作戰中表現出色,升任威武衛指揮僉事。

至正二十七年十月,徐達、常遇春率二十五萬大軍北伐,張龍也是軍中一員。

洪武二年三月,參政傅友德所部攻克鳳州),張龍奉命留守。

順便提一句,傅友德是至正二十一年才投奔朱元璋的,人家升職速度可比張龍快多了。三個月後,元軍對鳳翔發動了一次攻擊, 被張龍率軍擊敗,元軍主將悉數被斬。

張龍的鳳翔侯也是那次鳳翔保衛戰獲得的,都知道, 明朝開國之後,朱元璋在賜予功臣爵位之時,一般都會選取其軍事生涯中的高光時刻所在地。

比如吳良封江陰侯、耿炳文封長興侯、費聚封平涼侯,莫不如此。而張龍獲封鳳翔侯,顯然對於他來說,鳳翔這個地方極其重要。

洪武二年五月,徐達率大軍發起了慶陽戰役。慶陽俗稱隴東,位於今甘肅省東部,東接延安,西接固原,北臨榆林,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守將張良臣驍勇善戰,素有“小平章”之稱,手下養子七人個個能征慣戰。

如果不拿下慶陽,明軍的側翼就始終處於元軍的威脅之下,因此這一仗勢在必行。

明朝一方將星雲集,馮勝、湯和、傅友德、顧時、俞通源、陳德等大將悉數到場。

北元一方也竭盡所能增援慶陽,其中賀宗哲攻打鳳翔,孔興、脫列伯圍攻大同,王保保所部進逼原州(今甘肅鎮原縣)、涇州(今甘肅涇川縣)。

鳳翔素有“秦隴襟喉”之稱,守住鳳翔,才能確保明軍主力的安危。根據《明實錄》的記載,當時鳳翔守將為金興旺。但從日後論功行賞來看,鎮守鳳州的張龍顯然率軍馳援了鳳翔。

鳳翔乃秦隴襟喉之地,向因大軍攻圍慶陽未下之時。王保保令其將賀宗哲來攻城,穴地通道。指揮金興旺、張龍、黃旺與舊軍二千餘人多方備禦,出奇挫敵,致其退遁,關中晏然。

換句話說,慶陽之戰是明軍北伐之後最慘烈的一仗,光鳳翔保衛戰就足足打了十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