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看著眼前的一座又一座的水晶琉璃,心中也是漸漸的有了底氣,朱元璋做了這個大明的皇帝,其實也是苦澀的,有幾個人知道此時大明國庫的空虛。

很多人認為大明的國庫空虛是朱元璋打仗打的,其實並不是的。

這主要還是宋朝和元朝留下的爛攤子,宋朝就不說了, 宋朝本身作為處於中原、喪失北境屏障的王朝,耗費白銀之多不難想象。

首先,宋朝南、北兩朝一直需要與北方的騎兵作戰,而宋喪失了燕雲十六州,即喪失屏障、喪失產馬地,導致宋不僅要花費重金籌備軍隊, 還要與北方遊牧民族交易獲取珍貴的馬匹。

可宋朝本身官僚機構的臃腫,宋軍羸弱, 對北方的作戰常常失利, 兩宋與想要北方獲取和平經常需要繳納大量歲幣,導致本身金銀流失。

但是誰能想到元朝更是可怕,這個來自北方,統治了中原半個世紀的王朝在一句“堂堂大元,奸佞專權。開河變鈔禍根源,惹紅巾萬千。”的民謠中轟然倒地。

民謠中說元朝的滅亡在於開河與變鈔。

開河指的是元至正年間朝廷下令修築黃河河堤,變鈔指的則是元朝於國內全面使用紙幣。

至於元朝通用紙幣,源於當時金末。

女真統治者在北方,雖然是遊牧民族,但不代表就不需要花錢打仗,為了應對戰爭,女真統治者印刷大量紙幣,並導致了北方當時嚴重的通貨膨脹。

當蒙古人吞併金國後,出現了“絲鈔”,而當忽必烈建立元朝後,為了防止動盪, 蒙古人繼續執行紙鈔制度,在中統元年發行了中統鈔。

同時,忽必烈下令,不用大元貨幣的,全都要咔嚓掉。

此令一出,誰還不用正統鈔?再加上蒙古人對內一套完善的紙幣執行體系以及對外西征所帶來的戰爭紅利,所以在前期,元鈔是很穩定的。

可隨著戰爭平息,元朝原本靠著“大炮一響,黃金萬兩”的日子不復存在,元政府開始發行更多正統鈔緩解財政壓力,可紙幣一旦多了,那迎接它的就是貶值。

無奈之下,元政府又開始發行至元鈔。

可接手這個爛攤子的元成宗也不是省油的燈,將國庫的金銀盡數賞予功臣,只能徵收地方銀兩去彌補虧損,而地方上紙幣又不能兌換到金銀,自然導致貨價暴漲,紙鈔貶值。

以至於到元順帝時期, 順帝得發行銅幣作為輔佐貨幣。

宋朝時期的宋幣外流, 軍費開銷, 導致白銀流失;到這群來自草原上的蒙古人統治時更為荒唐,他們不僅僅有等級制度,還私吞土地,侵佔金銀礦產,帝皇大興征戰,肆意賞賜導致元朝金融體系崩塌。

朱元璋在做起了中原的皇帝后,也著手收拾這蒙古人留下的爛攤子。

經過元末農民大起義後的中國,無論是白銀還是銅錢都非常緊俏。因為人口銳減、商業凋敝,國家財政入不敷出。然而,儘管如此有一點還是必須要滿足的,那就是對軍人賞賜。

軍人是提著腦袋生活的,除了混飽肚子外,求的就是榮華富貴。你是皇帝,一言九鼎,那沒錯兒也沒問題,但要是讓當兵的人沒有飯吃的話,別人照樣造皇帝的反。特別是軍官們,沒有榮華富貴,誰會跟著你朱元璋造反呢?所以,其他的都可以省,對於軍人賞賜則不能省。

但可惜,朱元璋手中缺的就是錢。

為了彌補軍屯的不足,朱元璋起了臨時政策...鹽引和開鹽納糧給鹽引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