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二章 多災多難的大明(第1/2頁)
章節報錯
謹身殿中,朱元璋,朱標,胡惟庸,徐達,劉伯溫,李善長, 宋濂...等大臣都在其中,只見朱元璋坐在椅子上有些擔心的問道:“災情怎麼樣?”
“很嚴重...!寧夏那邊的報告是,東北城垣崩塌“三丈五尺”,“女牆崩一十九丈”...在寧夏周圍等地也同時發生地震,城牆倒塌了一百來丈。
三個省份,五十個州縣, 都有震感。建築物頓時盡毀,到處是裂縫,其中甚至湧出了魚物、船板。距離較近的渭南縣城因此下陷一丈多。
當時山中的山鳴不止,很多湖水因此澄清了數天。”
“死亡的數字出來了沒有?”朱元璋皺眉的問道。
“屋宇萬一千八百餘區,壓死男婦萬二千餘口,這是初步的估計,不過,死亡人數應該還會更多,死亡人數應該會達到一萬餘人...!”
說完,胡惟庸一個躬身,退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父皇...賑災刻不容緩呀...。”朱標立即走了出來,但是這個時候的朱元璋卻有了一種無力的感覺,因為自從這大明建國以來,災害就沒有停過。
真的是邪了門了。
只是朱元璋做夢都不會想到,他此時經歷的自然災害,其實是明朝最為輕微的,據科學統計,明朝在二百一六年裡一共發生了一千一百五十九次地震。
其中特別是天啟六年, 這一年就和著了魔一樣,天啟六年的閏六月辛亥, 靈丘縣從六月初五丑時, 即凌晨一點至三點開始,一個月地震不止,日夜搖晃數十次,城牆和房舍早已經全部倒塌,因此而壓死的居民達五千二百餘人,往來的商人死亡更是不計其數。
你以為這就結束了,這還剛剛開始,天啟六年這一年,大明朝諸事不順,就在地震前的一個月,北京城西南的王恭廠火藥庫附近,發生了一場威力極強的離奇大爆炸。此次爆炸範圍半徑幾乎達到一公里,死亡人數高達兩萬餘人。
至於爆炸的原因,有的說是地震引起的,有的說是火藥爆炸,甚至還有人說是隕石災難,原因光怪陸離,一直到現在都沒有明確。
除了自然災害, 這一年, 清太祖努爾哈赤率領十三萬清軍攻打寧遠城,最後因為明軍拼死抵抗,才未破城池,但是陝西的流民已經開始民變,自古以來最富庶的魚米之鄉常州、蘇州,因為風災水災的侵害,當地百姓無以為食,只能剝樹皮活命。
所謂:“號泣而訴者數千人,廬舍漂覆者十且九,老稚死傷甚多。禾黍糜爛,民令艱難,盡剝榆皮而食,榆皮盡及野菜,野菜盡及麥葉。有丐於四方者,有赴溝壑死者,有闔戶自經死者,有斬木揭竿而起者,但撫按官漠不以聞。”天啟六年,百姓之苦,前所未有!
明代前期則是地震活動的一個相對平靜期。
明朝中後期地震平均發生機率都在百分之三百五以上,這是一個相當高的指標。相當於每年發生的地震超過三次之多。
尤其是明朝末期,地震頻率最高,短短五十年共發生地震三百四十三次之多。
平均機率達到驚人的百分之六百八十六,相當於每年發生地震近七次之多。
頻發程度可見一斑!而當時的大明朝又進入了末期,內政腐敗墮落,外患不停侵擾,老百姓流離失所,無以為食,吃草根、吞觀音土、甚至人吃人都成為普遍現象,王朝已經到了滅亡的臨界點。
自然災害一旦來臨,朝廷根本沒有能力應對,不想餓死的農民,紛紛揭竿而起,加入反抗朝廷的起義軍,大明朝就在這種“裡應外合”之下,成為“歷史週期律”中的犧牲品,而那些面黃肌瘦、飢腸轆轆的百姓,則成為新一個王朝,新一輪的壓榨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