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六章 穎國公傅友德(第1/2頁)
章節報錯
“孃親,這個人好無禮哦...要知道就是那些國公侯爺見了你都會笑臉相迎,可是這個傢伙,居然敢這麼和你說話...?”清裳看著朱朗的背影十分的不滿。
只是徐玉娘卻淡淡的笑道:“他不是無禮,只是我們不配和他有禮,朱朗這個人和我們沒有任何交集,他有著和我們完全不一樣的身份, 他是那麼的高貴,而我們則是低賤的代表。
你說,這樣高貴的人為什麼要對我們有禮...這次我們有些麻煩了,這個應天花魁舉辦的真不是時候呀,我是真的沒有想到,這位朱朗居然如此的有心計, 這樣的心計可不是太子能夠比的。
如果這樣的人, 要對我們媚香樓動手,我該怎麼應對呢?”
看著朱朗的背影,第一次徐玉娘感覺到了棘手,十分的棘手。
........................
“朗兒...傅友仁來了。”
“傅友仁...?”朱朗有些不知道對方是誰。
“傅友德的弟弟...傅春是傅友德的兒子,但是過繼給了弟弟傅有仁...。”
“穎國公傅友德?”朱朗問道。
“正是...。”朱二虎點頭。
“哎呦...。。”朱朗笑了一下:“本來以為信國公湯和的侄子就是裡面最大的一條魚,沒有想到,還有穎國公的親子在裡面。”
要知道這穎國公傅友德可是個傳奇的人物,朱元璋就曾經說過:“論將之功,傅友德第一。”
如果說功臣中死得最可惜的是徐達,那麼,功臣中死得最悲慘的就是傅友德了。
傅友德是宿州(今屬安徽)人,很早就追隨劉福通參加了革命,後隨“新主”李喜喜入四川,後歸降明玉珍,最後赴武昌投陳友諒。
元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朱元璋攻江州(今江西九江),傅友德選擇了棄暗投明, 歸順了朱元璋。傅友德雖然數易其主,但因為他有兩大特點。
一是英勇。於萬軍之中取敵之首級如探囊取物耳。
二是謀深。他從小熟讀兵法,排兵佈陣很有一套。也正是因為這樣,到了朱元璋帳下,他很快就脫穎而出,成為朱元璋的寵將之一。
特別是在北伐元朝的時候,傅友德的“神奇之旅”,丟擲的是一塊塊磚,引出的是一塊塊玉。一時間名聲大震,成為令韃子聞風喪膽的“劊子手”。
後來在平定雲南時,也立下了汗馬功勞。因為勞苦功高,被朱元璋封為潁國公,拜太子太師。
這裡你也看到了朱元璋對朱標的放心,是個厲害的人物,都會成為太子的老師,真的是一點都沒有防著朱標,這也讓朱標其他的弟弟們知道,他們都沒有任何的機會,既然沒有機會,那麼只要朱標在,那些弟弟就只能默默的蹲著。
傅友德是聰明人, 他見世風不對, 朝中一片狼藉,馬上也選擇了“隱退江湖”。
如果傅友德安安分分過他的小日子,那麼,他的結局可能跟湯和一樣,會得到一個善終的下場。
然而,他回到家後,馬上又“招惹”了朱元璋。原因是傅友德想要一塊地,一塊自己看著舒服、準備改造成別墅的地。他或許是這樣想,湯和走了,你都賞了一棟大大的別墅,我現在走了,你就算不賞我一棟別墅,也要賞我一塊地才說得過去啊!
然而,他在和湯和“試比高”時,卻忘了劉基的前車之鑑。
劉基是啥人,因為一塊地被胡惟庸抓住機會不放,最後逼得他回京,從而落得個不得善終的下場。
因此,就在朝中一片風聲鶴唳時,傅友德的要求無疑是自討苦吃。結果對“土地”本來就很敏感的朱元璋心裡再度起疑了,是什麼風水寶地啊,你這樣喜歡,用得著你這般低聲下氣地來乞討啊!
結果,傅友德沒有討到地,反而討到了朱元璋的一頓訓:“我給你的俸祿不低啊,你為什麼還要跟老百姓去爭奪土地?你難道沒有聽說過戰國時候公儀休的故事嗎?”
一句話把傅友德說得羞愧無比,恨不得找個地洞鑽進去。這時,朱元璋已經殺紅了眼,他把目光停留在了傅友德身上。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過程很老套,朱元璋在一次宴會中,本來正在高興中,突然使出了撒手鐧,當眾指責傅友德的兒子傅讓一個罪名:目無王法,目空一切。
理由:身為殿前親軍執行守衛任務時沒有按照規定佩帶劍囊。
傅友德一共有四個兒子,長子傅忠是駙馬,次子過繼給了傅友德的弟弟傅友仁,老三就是擔任親軍的傅讓,老四叫傅添錫,在和父親征戰雲南的時候戰死了。
傅友德很愛兒子,因此,對尚留在身邊的兩個兒子愛惜有加。此時見朱元璋“詆譭”自己的兒子,傅友德連忙站起來,準備替愛子辯解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