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應天城(第1/2頁)
章節報錯
應天城的設計佈局是按天文學中南斗、北斗聚合而成的形狀,從中間做一條切線,南為“南斗”,六顆星由六座城門組成,北為北斗,七顆星由七座城門組成,所以應天城牆共十三座城門。
朱朗他們到達的城門就是應天城的大門聚寶門,經過米行大街,過了護城河,就進入了氣勢宏大的應天城。
朱元璋的應天城可以大致的分為五個部分,第一個部分就是外城,所謂的外城就是平民住的地方,和大唐長安不一樣的是,應天城中手工業者非常得多,長安有東西兩坊,是賣東西的地方。
可是在應天城中,那就大不一樣了,應天城中六十萬人中,其中手工業者就有三十萬,還有富戶有6萬一7萬人,腳伕約有10萬人,剩下的都是官吏及其家眷了。
應天府的外圍,還有36衛所,他們都是禁衛軍,主要駐紮在孝陵、皇城、城北城西屯田處,總兵力有一二十萬人。這些部隊不能算作城市人口。
這樣的數字就說明了應天城中的商業那是極為的發達,而外城就是商業的中心,除了外城還有秦淮河兩岸及其附近,即三山門、江東門內一帶,各種商號和手工業作坊.號稱有103行,城內外有十幾個大集市,買賣各種生產和生活用品...!
這都是朱元璋的功勞,因為朱元璋一直都大力的鼓動手工業的發展,所以才會有如此的發達商業,這就是應天城的外城,你要是在往裡面走,那就是中城,中城就比較安靜了,因為這裡住的都是官員之家,官級越大的就會往中城的東邊住。
為什麼...?
因為東邊是應天城的第三個區域皇城,朱元璋的地頭。
第四個區域是北城,北城是府軍的駐紮地,北城有玄武湖...第五區域就是西城,西城有什麼...大明最美的地方秦淮河唄。
秦淮河不加贅述,以後會有機會的。
再說我們的朱朗,三輛小驢車緩緩的透過米行大街,進入了應天城,剛剛過了著聚寶門,哎呦我的天呀...朱朗向前看去,一條長約有十里的米行大街,街道兩旁密密麻麻都是店鋪。
至於有多少店鋪,朱朗沒有去數,但是一路上朱朗看到的店鋪就有布店發兌、湧和布莊、網巾發客、鞋靴老店、弓箭盔纓、極品官帶、名茶發客、發兌官燕、棗莊、古今字畫、陽宅地理、浴堂等...其中有賣絲綢的,賣布的,賣京式靴子的,賣腰帶的,應有盡有。
其中“梳篦老鋪”是賣梳子的,“畫脂杭粉名香宮皂”是賣香皂、胭脂的...!
街道上來來往往的行人,有侍衛、戲子、縴夫、漁夫、郵差和商人等....這些人基本上都是穿著鮮豔的衣服,出門塗面膏,生活安逸。
一家一家店鋪悠閒的逛著,看到想要的就停下來駐足,和商店中的夥計討論價格,價格滿意直接拿下,要是價格不滿意,那就換一家,反正應天城中的店鋪有的是。
就在大街中間,叫賣是油然而起。
“嘞...高樁兒的嘞...柿子嘞...不澀的嘞...澀的還有換嘞!”
“蘿蔔賽梨哎...辣來換!”
“蜜嘞哎嗨哎...冰糖葫蘆嘞!”
“一大一條,二大一條,我不是賣金條的,我是賣大小金魚的!
“炕雞嘞嗨....炕雞哎!”
“刮子篦子...刮子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