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想上正刊不成?”導師瞪了陸令一眼,“你要是能上正刊...咳咳...如果哪天你要投稿,你一定提前跟我說...我這邊資源還是很豐富的,有些實驗資源也多,學生也多,科研資金也足...”

導師就差沒把“給我掛個名”說出來了。

這也由不得導師激動,那可是nature啊!

你要說nature難不難?對天才來說,似乎並不難,比如說那位1996年出生在蓉城的曹原,25歲就獲得凝聚態物理領域青年物理學家最高獎,手握8篇nature正刊和1篇sce正刊,有兩次連續上刊的記錄,直接殺瘋了。

但是,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難瘋了才是真的。

一篇nature在手,陸令可能現在就能回校當特聘教授。甚至可以跟導師說:“我覺得你做我導師不合適,不如你給我搭把手,以後我帶你飛如何?”

嗯,導師大機率會同意。

當然,這些都不能客觀形容ns(nature和sce)的難度。

有多難呢?即便你是國內某個領域的頂尖大老(諸如院士),你想在熱門領域發一篇ns,難度都能拉滿!

研究、討論、評審、發表,會遇到層層阻力和同行業各種打壓,即便你在月球上發現生命了,都可能過不了。

還有可能收到“這個研究結果太好,不可能是真的,不推薦發表”的拒絕信。

圈子和人脈等等都非常非常重要。ns的位置就那麼多,全球的頂級科學家都要搶,每發一篇都不知道能多要來多少經費,這裡面的博弈非常極端。

有人說,是不是關係硬就行?那也幾乎不可能,每一篇文章,都不是ns自己的編輯去稽核的,都是全球去找行業內最頂尖的(包括中國)研究者去稽核,這都是賭上很多人的榮譽的。

科研有時候運氣比較重要,都是頂尖大老的前提下,除了某些領域確有領軍人物,其他的大部分都得承認運氣的重要性。也就是說,頂尖大老之間一般互相都不服氣,所以能刊登ns,那實力也沒得說。

還有,有人說是不是和別的大老要個二作掛名比較好?

也不見得是好事,因為你會變得德不配位,同行業內都知道你什麼水平,打壓你再正常不過,你去審批基礎經費可能都過不了。

因此,導師對於陸令能發nature子刊的行為,已經不僅僅是震驚了,而是懷疑陸令是不是有什麼特殊的渠道…

不是可能,而是必然。這東西憑運氣是不可能的!難道陸令真有啥渠道?

“我確實感覺到很多東西專業性力不從心,以後還得多跟您請教。”陸令道,“以後如果您有時間,您一定要給我掌掌眼。”

年過半百的導師立刻感覺容光煥發,整個人都年輕了十歲一般:“好,沒問題,有任何需要,隨時和老師說。如果有些實驗不方便開展,我回頭多派幾個學生去遼省一趟,讓他們跟你好好學學……也不需要這種頂刊,只要能有一篇一區文章…”

“啊?這不好吧...”陸令瞪大了眼睛。

“估計我把情況說出去,想去跟你學習的,得有大半個系...”導師嘆了口氣,再看陸令,越看越滿意,這會兒,導師突然想起了自己在國外留學的女兒,“對了,陸令,你現在是單身嗎?”

“啊?怎麼了?”陸令有些不解。

“哦,也不是啥大事,”導師拿出了手機,“是這樣,我女兒啊,在芝加哥大學學習社會心理學,今年是研二,也快回來了。她啊,就是標準的渝州姑娘,性格比較溫柔,但是做事、做研究不太認真。不過呢,她在那邊也有一些專案做的還可以,我想你們都是年輕人,多溝通一下,有空...”

青山都聽懂啥意思了,但是青山沒說話。

“這樣,今晚別急著走,我帶你去見一下咱們系主任...”導師道。

“這麼晚,不好吧?”

“有什麼不好,他只會比我高興!”老師現在還覺得有些離譜!

陸令一離開就是兩年,這兩年幾乎就消失在了導師的視線裡。

導師有時候去知網搜東西,還會看看陸令的進展,但是還是之前那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