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裡到底儲存了多少人的隱私啊…」陸令有些佩服。

「沒多少,沒多少。」寇羽揚把電網往右稍微轉了轉,顯然不想讓陸令看到。

「向曉涵…」陸令也沒多說啥,「這些熟悉的人名,就這樣成為歷史了。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她現在,估計很快就要被判決了。」

「其實她很漂亮,」劉儷文道,「我只是想不通,她為什麼成了這個樣子。「

「從小缺愛,沒有母親那邊的關愛,父親這邊又是這個樣子。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陸令看著車窗外,不知道在想什麼。

「童年…」劉儷文道,「真的那麼重要嗎?」

「說起這個,不得不提到一個實驗了,「陸令看了看時間,距離瀋州還有些距離,「你們聽過恆河猴實驗嗎?」

大家都搖頭,認真地聽起了陸令講故事。

在早期,以著名心理學家佛洛依德為代表的的學派,認為嬰兒和母親之間的關係,只是因為口唇需要,也就是說,嬰兒要吃奶,所以和母親親近。

當時,有人提出,母親只需要提供食物,面對孩子哭的時候,不要哄,任他哭,儘早培養孩子獨立性格。這個觀點曾經備受追捧。

於是,著名心理學家亨特·哈洛做了一個實驗。

他做了兩組實驗,每一組都有幾隻恆河猴幼崽,這種猴子和人類的基因相似度非常高。

同時給兩組猴提供一樣的其他環境,每一組4只猴子,都提供了兩種餵奶方式。一種是用棉布等製作的假猴,裡面還有發熱裝置,這假猴上面有奶瓶:另一種是鐵絲網編織的假猴,也有奶瓶。

也就是說,除了前者能給予小猴子「接觸安慰」之外,沒有任何區別。

結果,無論什麼情況下,小猴子都喜歡棉墊假猴,喜歡依偎在上面,都不喜歡鐵絲假猴。後來,研究者刻意讓兩組猴子分開,一部分喝棉墊猴的奶,另一部分喝鐵絲猴的奶。

結果,鐵絲猴餵養的小猴子,經常出現消化不良、腹瀉,原因就是時常不安。

後來把猴子放到一起,即便是那些長期被鐵絲猴餵養的小猴子,依然也更喜歡棉布猴,在他們遇到危險時,會抱住棉布猴。

後來,這些猴子長大,哈洛發現,無論是哪一種猴子,因為沒有真正的母親帶大,都孤僻且自閉,這些猴子裡的母猴,會對公猴的繁衍請求表示極大的抗拒。在猴群中飽受欺負。

以上,是實驗一。

後來,有了實驗二。

哈洛將20只母猴捆綁住,任由公猴對母猴進行施暴和交P。這些母猴均誕下幼崽。

其中,7只母猴對幼崽極其冷漠,8只會虐待幼崽,4只殺害了自己的孩子,僅有1只給孩子餵奶。

然後,哈洛將這些特殊的小猴子帶走,給予合理的培養方式,給予這些特殊環境下出生的小猴子關愛,最終,這些小猴子長大後都很正常。

也就是說,正常的猴子,如果沒有合理的關愛,也會不正常;反倒是這些在極端情況下出生的小猴,給予足夠的關愛,依然正常。

「這個哈洛神經病啊…」劉儷文很生氣,「他也太壞了,那些被綁住的母猴子好可憐。」

「但是,他實際上拯救了很多孩子。在這個實驗之前,很多理論都說孩子

可以放養,但是這樣家庭的孩子,犯罪率明顯更高。在他這個實驗公開之後,很多家庭開始明白,孩童時期給予孩子更多的愛是多麼重要。我前陣子,和焦護國老婆的情夫講過一句榮格的話,「一個人畢其一生的努力,不過是在整合童年時代就形成的性格,,無數心理學家,都非常認可嬰兒、幼兒時期的教育。」陸令道,「從倫理上,恆河猴實驗的實驗者哈洛應該被唾棄,但是在諸多領域,他是偉大的。」

「現在的年輕人其實越來越多的明白這個道理,多少年輕人之所以不要孩子,就是怕對不起孩子。」燕雨道。

「是的,新時代的年輕人們,平均來說,比祖輩負責了很多。」陸令點了點頭,「我們研究犯罪心理學的時候,已經不可避免的必須研究犯罪者的童年。實踐證明,童年時期得到過足夠關愛的孩子,未來犯罪率非常非常低。」

「陸令,」燕雨突然想到了什麼,「所以,你是不是有這方面的打算?著書立說,讓更多的人明白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