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是什麼主意,傅廣兵的兒子不知道,但是從那以後,那個單親母親的兒子,即便是怕,也會去公園那裡。

這些人不是不能反抗,可是這麼小的孩子,最能決定行為的就是性格,如果性格怯懦,被欺負了不反抗反倒是最正常的。

於是,那個男孩,長期處於被陳思睿的欺負中,動輒拳打腳踢。

這個男孩的母親,叫李露,出生在偏遠地區,從小家庭很困難。李露沒有放棄對大城市的追求,曾經去上京打拼過,但是把路走歪了,談了幾個物件也都是和她玩,好不容易結了婚,離得也很快,只留下了個兒子。

這樣的人生,拿爬犁在人群中篩一圈,能篩出來不知道多少。

為了養兒子,她重操舊業,幹起了老本行,橡膠圈服務員。

熟悉上京某些圈子的人都知道,上京,並不是真的那麼賺錢。

上京作為全國最有錢的城市之一,高階貨非常高階,價格動輒五位數乃至六位數。但是,打工人日常接觸的這些女人,價格真的很一般,堪比二線城市。唯一比二線好一些的,就是客人多。

為了生活,為了帶娃,李露放棄了上京,來了C市。鋼廠附近,客源也不少,但是李露沒有在這附近做這個,因為她不希望兒子被人看不起。她住在這裡,是因為這裡的幼兒園、小學會接納她兒子這樣的沒有本地戶口的孩子。

她每天都去十幾公里之外的地方上班,為此買了一輛二手的兩座電動小轎車。

因為工作性質特殊,每天下午,她把孩子接回家,熱好飯,就去上班了。下班回家往往都是早上,送完孩子,她就睡覺。醒了就去接孩子放學,週而復始。

這樣的工作性質,根本發現不了孩子被欺負。五月份,天氣逐漸變暖和,孩子上學不需要穿厚衣服,她才發現,兒子身上有傷。

問孩子怎麼回事,孩子也不說。

就這樣過了幾天,她才整明白來龍去脈,並且,找到了傅廣兵。

傅廣兵的兒子和自己的兒子是好朋友,原本,李露是希望,兩個男孩之間團結一些,共同對抗陳思睿。

可是,事情哪有這麼簡單,這倆人一旦聯合,在學校就被欺負。

欺負傅廣兵兒子的人變成了那個城裡人的孩子,那個孩子從來不在公園玩,傅廣兵也沒法去嚇唬。

傅廣兵不想惹事,他只要不和李露聯合,他兒子就不受欺負,他就滿足了。畢竟他也不是大人物,從他愛吃回扣的行為來看,傅廣兵只是個愛貪便宜、惟利是圖的人罷了。

李露畢竟是做那個行業的,她聽了傅廣兵講到的之前的小女孩被撓傷後家長來鬧卻不了了之的事情,就明白,這個事情,她找學校也解決不了,於是,她用她的專業,搞定了傅廣兵。

對於傅廣兵來說,這樣的女人怎麼會放過呢?事後,李露說,借傅廣兵的麵包車用一下,把這個小孩弄走關上兩天,好好嚇唬嚇唬一下。

這當然是犯罪,但是李露這個人沒什麼法律意識,她覺得這個辦法好用。

傅廣兵一聽,因為這倆人特殊的關係,也就把麵包車借給了李露。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幼兒園放假了。

李露是個小心眼,報仇要趁早那種,很快地打聽到了陳思睿在農村的爺爺那裡。

李露"打工」的地方,

雖然距離這裡十幾公里,但是那邊的"客戶」也不缺L縣的人,很快地就瞭解了一些事情。

於是,她開著傅廣兵的麵包車,就去了農村。

傅廣兵不知道具體的方案,但是他大概聽李露說過,是讓李露的兒子把陳思睿引出村,然後再由李露把陳思睿弄上車。

傅廣兵不想具體參與,就把車給了李露,然後就不過問了。他倒是覺得,很解氣。

這種事,他沒人聊,就想起了和陳大偉有過節的、和他關係不錯的王老闆聊過此事。

但是,兩天之後,李露把車扔了回來,就失聯了。那個時間,警察就已經在附近查此事了。傅廣兵避了避風頭,也跑了。

那會兒正值暑假,傅廣兵和李露帶孩子走了,也沒人知道。這種學校,每年都有大量的人員變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