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一章 白菜價買黃金(上)
章節報錯
1997年7月2日,泰國政府宣佈放棄固定匯率制,改為實行浮動匯率制,從而引發了一場遍及大半個亞洲的金融風暴。
宣佈當天,泰銖兌換米元的匯率就下降了17%,整個金融市場一片混亂。隨後,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星加坡等地相繼受到波及,各地匯市、股市路下跌,東南亞各國數十年的發展成果,被以喬治·索羅斯為首的金融大鱷洗掠一空。
林軒並不關心東南亞國家的悽慘遭遇。或者說,他即使想關心,也沒那個能力。他真正關心的,是香江和寶島兩地的情況。
寶島中央銀行外匯儲備較多,他們較早的棄守新臺幣匯率,選擇透過加息的方式限制外國資本進入。所以,寶島在官方層面受到的影響不大。在民間層面,由於寶島一直是外向型經濟,和東南亞各國貿易往來不少,所以也經受了不小的打擊。
香江則成為了國際遊資在東南亞旗開得勝後的攻擊重點。在這次亞洲金融危機中,香江先後受到四次衝擊,分別是1997年10月、1998年1月、1998年6月、1998年8月。
尤其是最後一次,經歷了前三次衝擊後,國際炒家並沒有善罷甘休,而是重整旗鼓,採用了一套更為精明的策略。1998年8月, 一場慘烈的港元狙擊戰和保衛戰在香江展開了。
最終香江政府還是憑藉“外匯基金入股市”的策略戰勝了國際炒家,堪堪保住了岌岌可危的港股。
然而, 香江的經濟卻在這場經濟危機中倒退了好幾年。1998年8月13日, 恒生指數報收6660.41點, 相比1997年8月7日16673的高峰跌去了10000點,跌幅高達60%, 損失十分慘重。即便8月28日戰勝國際炒家之後,恒生指數也只恢復到了7500點左右。
比股市更慘的是樓市。亞洲金融危機之前,香江的樓市價格已經達到了歷史最高峰, 有的住宅售價甚至高達20萬港元/平方米。1997年,房地產以及相關行業的增加值,佔香江GDP的比重超過40%。毫不誇張的說,整個香江的經濟活動幾乎都是圍繞著房地產業而轉的。
亞洲金融危機之後, 樓價在一年內暴跌50%。到2003年時候,香江的樓市的累計跌幅已達到65%。對比1997年7月,香江人2003年的總財富蒸發了2.2萬億港元, 平均每個有房者的損失高達267萬港元。“負資產”的人數更是達到了17萬之多。
香江窮人一輩子最大的夢想就是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中產階級天天想的是賺錢換更好的房子;富人的投資也以不動產為主。買房就少不了貸款, 而一旦房價下跌,業主再為某種原因(比如失業)斷供,不但他的房子會被銀行強制收回, 他還很有可能倒欠銀行一筆錢。
舉個例子。香江本地人張三在1997年買了一套100平米的公寓, 單價18萬港元/平, 總價1800萬港元。他首付30%(540萬港元),其他70%(1260萬港元)由花旗銀行提供貸款。買房後,他花了80萬港元用於裝修, 又陸陸續續還了60萬港元的貸款。
亞洲金融危機後,張三由於失業,不得不斷供了。花旗銀行把他的房子收回拍賣, 因為房價下跌的原因最終僅僅拍得1000萬元港幣。然而,張三欠銀行的貸款總額是1260萬港元, 他之前還的60萬港元中,也僅有20萬港元還的是本金部分。最終的結果就是,他總計花了680萬港元,房子變成別人的了, 他還倒欠花旗銀行240萬港元。
那17萬“負資產”的人, 就是這麼來的。買房有風險, 貸款需謹慎。銀行不會因為房價上漲多賺你一分利息, 也不會在房價下跌時少收你一毛錢月供。
亞洲金融危機下,不光窮人發愁,富人也一樣有點煩。為了不讓自己花大價錢買的房子被銀行收回去底價拍賣,他們不得不拋售自己的其他資產。
這自然也就是撿漏的大好機會。
林軒對香江的不動產不感興趣,至少現在興趣不大。他媽媽倒是在1998年8月到10月香江股市反彈期間操作了一番,賺了小兩千萬港幣。
他真正的目標是香江和寶島各大影視公司和唱片公司所擁有的版權。
1998年9月12日,米國佳影以450萬米元(約合3500萬港幣)的價格,從嘉禾手裡買入了239部電影的永久版權。這其中包括傑克·成和布魯斯·李在嘉禾期間拍攝的所有影片,以及《唐伯虎點秋香》、《甜蜜蜜》這樣的經典電影。
1998年11月15日,佳影公司內地分公司位於帝都的辦公場所內,一場關於版權收購的討論正在進行中。
“我們高價收購了嘉禾的版權庫後,邵氏影業那邊的報價就不肯降了。目前,他們對723部邵氏電影版權的報價是2.8億港元,大大超出了我們1.5億的預估。”香江佳影總經理張菲菲頗為不滿的說道。她對林軒堅持高價買下嘉禾版權庫一事,還是有些不以為然的。
競價到350萬米元后,華納兄弟影業便退出了爭奪。林軒這時突然跟嘉禾的談判代表說他願意出450萬米元,前提是嘉禾再把一些其他影片加入到交易中。一番談判後,參與交易的影片數量從172部提升到了239部。
林軒自然有他的想法。他覺得,像《唐伯虎點秋香》、《甜蜜蜜》這樣的經典電影,完全可以在高畫質修復後找個機會申請在內地重映。2015年之後,多了不敢說,拿個三、四千萬票房還是問題不大的。
“從香江的華星、飛圖到寶島的滾石、飛碟、魔巖,這些唱片公司一個個都比猴還精,對出售歌曲版權這事完全不鬆口,甚至都不願意聽我們的報價!”佳藝唱片總經理杜胖子沮喪的說道。張菲菲好歹搞定了嘉禾,他屁事都沒幹成。
“內地這邊,我也接觸了一些唱片公司,比如新峰音樂、京文唱片,他們對版權也很看重。電影廠我也接觸了幾個,但畢竟都是體制內的,領導也不敢隨意拍板把版權賣給我們。”佳影公司內地分公司總經理謝遠東很是無奈的說道。劉芯薇交給他的這個任務,簡直是難比登天。
林軒聽完眾人的彙報, 意識到自己忽略了一件事情。已經發行的歌曲版權, 在這個時代仍然可以透過時不時的推出“新歌+精選”來二次創收。所以,唱片公司不願意賣版權,實在再正常不過了。
“哎,想給你們多送點錢,你們都不樂意,那我只好當一回赤裸裸的強盜了。”林軒在心裡嘆了一口氣。看來,可以啟動“白菜價買黃金”網路版權收割計劃了。
1秒記住114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