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影片下映時,北米地區的總票房是5877萬米元,大幅度打破了華語片在北米地區的歷史票房記錄。

林軒拿到了超過126萬米元的北米地區票房分紅,香江佳影獲得了接近200萬米元的投資收益。與75萬米元的投資相比,這簡直是賺翻了。

當然,傑克·成賺的更多。截止到《紅番區》在北米地區下映時,他從這部影片中賺到的錢,超過了6000萬人民幣。

而且,按照米國人對動作片的偏好,《紅番區》未來的錄影帶/DVD出售和租賃收益,也是很值得期待的。

林軒主演的另一部影片《魔都的七天》,自1995年12月22日上映以來,票房成績也十分喜人。

由於影片選擇在全年最擁擠的聖誕檔期上映,開畫影院只有712家,首周票房也只是堪堪超過630萬米元而已。然而,從第二週起,隨著上映影院的不斷增加,影片票房連續四周實現了逆跌。

除了像羅格·艾伯特這樣吹毛求疵的人,大部分影評人都給予了這部電影較高的評價。

尤其是林軒設計的彩蛋鏡頭,博得了從影評人到觀眾的一致好評。據說,很多米國的黑人、亞裔和拉丁裔,就是專門為了看這個鏡頭才買票的。

看來,全世界的底層人民都一樣,迫切的希望有翻身做主人的一天。

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甚至因為這個鏡頭,專門給《魔都的七天》頒發了一個叫做“年度最佳彩蛋鏡頭獎”(Best Stinger)的特殊獎項。

林軒也憑藉這部影片,拿到好幾個頒獎季獎項的提名。其中最重要的,無疑是金球獎劇情類最佳電影男主角的提名。

金球獎評委會認為,《魔都的七天》這部電影,宣告著林軒童星身份的終結。從此之後,大家應該以一個成人演員而不是兒童演員的角度來評價他了。雖然,他今年只有13歲。

這也是他第二次拿到金球獎的提名了。上一次,是1991年因為《小鬼當家》獲得了喜劇/音樂劇類最佳電影男主角的提名。

毫無疑問,這次的提名更主流了一些,分量也更重了些。

人在米國上學的茜茜,也因為出演這部電影,而受到了老師和同學更多的喜愛。

《魔都的七天》在北米地區下映時,最終錄得了4312萬米元的票房。這個成績,讓發行方哥倫比亞影業喜笑顏開。

那個主張以高價買下《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北米地區版權的副總裁,更是得到了母公司索尼株式會社社長大賀典雄的讚許。

這部電影的分賬票房去掉宣發費用後,還剩了1856萬米元。哥倫比亞可以分得其中的接近1300萬。對比280萬米元的投入,他們簡直賺嗨了。

劉芯薇賺的也不少。《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的北米地區版權是林軒降低片酬加盟影片的交換產物。當然,她也付了5萬米元給魔影廠“意思了一下”。

而她從《魔都的七天》這部影片中獲取的直接收益,已經達到了837萬米元。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雖然《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在華國內地票房大爆,魔影廠從中獲得的淨利潤,還不到1700萬人民幣,換算下來也就200萬米元。

劉芯薇給林軒算了一筆賬:截止到兩部電影下映,他直接和間接從北米地區電影市場賺到的錢,已經超過了4500萬米元。

其中,《小鬼當家》系列貢獻了3000萬米元,《紅番區》貢獻了544萬米元,《雷電之子:林》貢獻了150萬米元,《魔都的七天》貢獻了837萬米元。

再加上這些年來因為參加商業活動、為產品代言和拍攝廣告所獲得的報酬,林軒自1989年赴米以來,賺的錢已經超過了5300萬米元,約相當於4.5億元人民幣左右。

這個數字,如果傳到華國國內,肯定又會掀起一場軒然大波。

然而,如果以好萊塢的標準來衡量,六年賺5300萬米元,其中還包括投資收益,真的不算個事。

要知道,湯姆·漢克斯僅僅憑藉一部《阿甘正傳》,就進賬了超過4000萬米元。

1秒記住114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