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米國之行(第1/2頁)
章節報錯
1989年的新年對於林軒一家來說,有點不尋常。林軒爺爺不知道出何原因,離開帝都來江城過年了。林亞雯臘月二十五那天就請了假,陪林家老爺子一同前往了江城。至於林軒大姑一家,還要等到除夕上午才能抵達。
華國建國後,林家老爺子一直在帝都工作,回江城的次數也屈指可數。林家的祖宅早已在戰火中被摧毀了,所以這次回老家過年,組織上安排他在鄂北省軍區珞珈山招待所下榻。
臘月二十七這天,林軒爺爺帶著一家子人去洪山區的獅子山祭祖。林軒的太爺爺黃富升就埋葬於此。他加入了華共黨,常年在江城負責宣傳工作。1922年,黃富升因咯血癥在江城病逝,當時林軒爺爺才14歲。
“爺爺,為什麼太爺爺姓黃,咱們家都姓林啊?”林軒不解的問道。他知道,革命戰爭時期,很多地下黨的先輩們都有化名,而這些化名也一直沿用到了解放後。但這些地下黨的下一輩,基本都恢復了原來的姓氏。林家算是一個例外。
“我的乖孫啊,爺爺沒有讓你們恢復祖姓,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你太奶奶就姓林。你太爺爺死了之後,是她一人含辛茹苦的把我拉扯大的。1940年她病重的時候,我還在蘇聯學習工作。那個我們華國還在戰亂之中,我根本沒有辦法第一時間回國,以至於連她的最後一面都沒能見上。有你大姑時,為了紀念你太奶奶,爺爺便讓她姓了林。”
“後來你爸爸、你小姑降生時,我考慮再三,最後也沒改回祖姓。第二個原因是,爺爺希望你大姑、你爸爸、你小姑乃至你和小秋(注:林軒的表姐)這一輩,甚至你們的下一輩,都能透過這個姓氏銘記那段歷史,永遠不忘為華國之崛起而奮鬥。古有將相將皇帝老兒的賜姓視若珍寶,我林金為國改姓又有何妨。”林家老爺子感慨得說出了這麼一番話。當最後一句話講出時,林軒覺得他爺爺的形象在自己心中變得更高大了。
林軒沒想到自己的姓氏背後還有這麼一番故事。姓氏雖改,傳承未變。改姓的背後,代表是他們家族一段光榮的歷史。
當天晚上用過餐之後,林軒一家被他爺爺叫到了房間裡說話。
“小薇啊,你來到華國大陸也有六年多了吧。這麼些年,有回米國看看的想法嗎?”林軒爺爺問道。
“爸,我也這待的挺好的,也基本適應了。現在小軒還小,我想等他再大一點,有機會的話,帶他回米國去看看。”劉芯薇回答道。其實,她早就想回去看看了。奈何她自己走沒問題,林家老爺子不允許她帶林軒回去啊。
父女之間哪有隔夜仇,林軒外公早就原諒她了,也幾次隱晦的暗示過吳大舅,讓她有空回去看看。但劉芯薇實在是放心不下林軒,她不想自己一個人回去。再者,萬一她回去後,林軒外公不讓她回華國了,她該怎麼辦?有孩子在身邊還好;要是孩子不和她在一起,她又回不去,劉芯薇覺得自己會發瘋的。
“小薇啊,以前是我不對,不讓小軒和你去米國探親。現在我想開了,你們有空就回去吧。最好是過了年就走,趁早不趁晚。”林軒爺爺接著說道。
劉芯薇看了一眼林亞生,對方的驚訝的眼神,證明了他之前也不知道林家老爺子會玩這麼一出。
“爸,您真讓小軒和我回去?”劉芯薇激動的問道。
“嗯,你們過了年就走吧,機票我已經幫你們訂好了。初十出發,到米國了還能過個十五。對了,小軒的簽證沒問題吧?”看來,林家老爺子已經安排好了一切。
“沒問題,我去年在帝都時給他續了探親簽證,還有四年有效期呢。”劉芯薇急忙答道。
“那我就放心了,別的事我都能安排,簽證這事米國人可不給我面子。”林家老爺子難得的幽默了一把。“小薇啊,這次去米國,你倆就多呆一段時間吧。小軒應該是今年九月上小學,在那之前回來就行。”他繼續說道。
林亞生用複雜的眼神看了一眼林家老爺子,他沒想到父親會這麼安排。但考慮到當下並不明朗的政治局勢,他非常明白父親的苦心。
“薇薇,你倆就去吧。不用擔心我,江大食堂的飯菜比你做的還好吃呢。至於小軒上學和你工作的事,你就放心吧,過了年我會處理的。”林亞生也勸道。
作為政治世家的一份子,他自己不可能在這個敏感的時間段離開華國,那樣他父親就太被動了。雖然林家老爺子已經是離休人員,但他作為連續兩屆華顧委的委員,其實是一直處於廟堂之上的。
結合他上一世模糊的記憶,林軒也明白他爺爺為什麼要這麼安排了。不得不佩服,林家老爺子的政治敏感度就是不一般。從讓他小姑脫離大學,到安排他們母子二人離開華國,他其實都是在盡其所能保護自己的家人。
事情就這麼定下來了。也顧不上考慮帝都和洛杉磯的時差,劉芯薇在招待所就撥通了吳大舅的電話,把這個訊息告訴了他。電話那邊傳來的聲音有點哽咽,吳大舅等了這麼多年,終於就要迎來家人團聚的這一天了。
過年期間,劉芯薇除了參加必要的活動外,剩餘的時間都用來採購了。好不容易能回米國一次,怎麼也得帶點華國特產意思意思。
八十年代,華國和米國無論在政府層面還是民間層面的交流都十分有限。華國的一些特產,比如金陵雲錦、臨安絲綢、雲南的小熊貓香菸,在米國都是新鮮的玩意。
除了採購禮品外,劉芯薇還聯絡了兒影廠和西影廠,弄到了《霹靂貝貝》和《紅高粱》的錄影帶。這是吳大舅吩咐的,林軒外公特別希望看到自己外孫的表演。
初十這天,劉芯薇帶林軒前往帝都機場前,林家老爺子把一個大信封交給了她。
“小薇,這是給林軒外公的,你收好它。”林軒爺爺吩咐道。
“爸,您認識我父親?”劉芯薇震驚的問道。她怎麼也想不到,自己父親和自己公公之間能有什麼交集,這太詭異了。
“我倒是未曾有幸拜見過安山公,不過神交已久。安山公曾經委託過華國駐米大使館查詢一個人的訊息。不久前,魔都那邊有了進展。統戰部的同志知道我和安山公是未曾謀面的親家,就把資料送到了我這裡。現在,我把它交給你。”林家老爺子解釋道。其實,訊息早就查到了,只是統戰部那邊希望有一個更好的傳遞契機罷了。
“哦,我爸爸跟我說過,找的人應該是我大舅。”劉芯薇想起了他父親曾經給講過的故事,恍然大悟的說道。她看了一眼信封,上面有火漆,寫著“劉氏安山公親啟”七個字。
至於安山,那是她父親的字。清末民初的大戶人家,還是比較傳統的,男子弱冠之後都會給自己取個字。他父親這個字,取自於杜甫所做《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的兩句著名詩詞—“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