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衡也看出了谷平的為難,想著給他一點提示,便出聲提醒到,“看過《黃帝內經》嗎?”

《黃帝內經》?

谷平覺得自己肝都顫了一下。

中醫有四大經典,《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其中《黃帝內經》是被尊為醫之始祖的書。

是中醫從業者必讀的書籍,是他們上學的時候,學校的強烈推薦的讀物。

但是真正看過的又有幾個?

反正谷平知道,自己上學時候的那幾位中醫學老師,都是沒有讀過,或者是沒讀完過整本書。

他自己也是一樣,就看了開頭的幾篇,然後。。。。。就沒有然後了,現在都不知道被扔到哪吃灰呢。

等了半天,見谷平始終沒有反應,杜衡便知道自己這提醒算是白提醒了。

不過微微一想,他也就知道緣由了。

《黃帝內經》,看譯本,缺點味道,看原文,遣詞造句太過生僻,句子都讀不明白。而且沒學到一定火候,看這本書,就和看天書差不多。

甚至真有人那這本書當幌子,騙人錢財呢。

比如早幾年氣功的橫行,《黃帝內經》可以說是功不可沒,為某些人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基礎。

讀三分,猜三分,然後自己編四分。

就這樣,廣為流傳的“沾衣十八跌”再現江湖,一聲輕喝,周圍無一人站立,還得連爬帶滾的名場面也就此誕生。

扯遠了。

就是杜衡自己,也是最近三個月,才把這本書完完整整的看完。

失誤了!!!

杜衡自責一下,便直接開口說道,“《黃帝內經》的《素問—氣厥論》裡說過:大腸移熱於胃,善食而瘦人。你看,這不就和剛才那個小夥的症狀對上了嗎?”

稍微停頓一下接著說道,“《靈樞—經脈篇》裡也說過這樣一句,足陽明,有餘於胃,則善谷善飢。這裡說的足陽明,就是胃。”

看到谷平似懂非懂的點頭,杜衡又提問,“剛說病人大腸有熱,你能找出什麼證據嗎?”

這個問題,谷平不慌,他剛才可是聽的很認真,張口就來,“病人自訴,大便乾燥,成羊屎狀,這應該就是大腸有熱的症狀。”

杜衡點點頭,“那你現在再推一下,看看我給病人的診斷有沒有錯誤?”

問題問完,又是長時間的沉默。

良久之後,谷平說道,“病人易煩躁、多夢,是肝虛火旺,食多形瘦是胃虛火旺。”說完眼睛定定的看著杜衡,“杜老師,您的診斷沒有錯誤。”

“那麼你看,同樣是陰虛火旺,但是臟腑的位置不一樣,你得到的結果也就不一樣。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全是作用在腎陰上,那對肝胃陰虛有用嗎?肯定沒有用的。”

谷平呼口氣,真心實意的說道,“謝謝杜老師,我明白了。”

“明白就好,再問你一個問題,病人臨走的時候,我告訴他別吃辛辣、燻烤的食物,這是為什麼?”

“怕胃裡再次生火。”這個問題不難,飲食禁忌,這是常識。

“那現在這個節點,吃什麼好?”

谷平腦中飛轉,沒想到杜衡一個大轉彎,從病理病因直接跳轉到了食材上,這跨度快的讓他有點跟不上。

“盛夏時節,適當多吃水果,尤其是西瓜可以多吃。”

“為什麼?”

“西瓜性涼,味甘甜,而且多汁,既能養陰還能清火,非常適合這種陰虛胃熱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