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準,下藥狠,見效快,是這位張醫生的特點,在整個中湖鎮,名氣那是相當的大,聽說都有市裡的專門找他來看病呢。

所以診所基本上就是早上開門之後,一直到晚上關門,人是陸陸續續的去,基本沒斷過。遇上換季,感冒高發的時候,裡面更是人滿為患。

這對近在咫尺的衛生院來說,是相當諷刺的一件事情。

人多了,掙的錢就多了。然後加上時間長了,從來沒出過事,這位張醫生就懈怠了。

就在五一假期的時候,他那診所來了一個男的,重感冒。

一個重感冒,就不是什麼大問題,張醫生也沒當回事,還是照著以前的樣子,給病人輸液治療。畢竟療效好,見效快,收費還能多一點。

病人掛上水之後,也就上診所的病床上躺著睡覺去了。

張醫生和一個護士,忙著給別人看病開藥的間隙,抬頭看看病人的液體,對於病床上的病人,他們一直以為在睡覺。

等到液體輸完,要叫醒病人的時候,才發現病人的情況不對,怎麼都叫不醒。

這個時候他們還沒往醫院送,而是自己開始搶救。又是折騰的半天,實在沒辦法之後,才送到了最近的市一院。

不過這個時候就已經遲了,人剛到醫院,沒了。

最後一查,病人有高血壓糖尿病,他給輸了一大瓶的生理鹽水。

現在病人家屬鬧著呢,聽說索賠七十多萬。

也就是這家診所和衛生院沒有什麼上下級的關係,或是業務指導、監督的關係,要不然衛生院也跑不了。

其實這件事完全可以避免的,而且他有三次機會。

首先就是他在病人來就診的時候多問一句,以他的醫學水平,完全可以知道,鈉離子可以升高血壓,高血壓病人不能用。

第二次就是在輸液的過程中了,他和護士兩個人,只要有一個過去檢視一下病人的情況,都會發現病人出了問題。

可問題就是他們都沒有去。

因為從來沒有因為輸液,病人出現過什麼問題。

典型的慣性思維,卻害苦了病人一家,還有他們自己。

第三次就是搶救了。

同樣的,如果他能在第一時間送醫院,病人是有搶救的機會的,可他自己動手,浪費了這個機會。

杜衡估計,那位張醫生可能是怕擔什麼責任,沒有第一時間選擇送醫院,而是自己動手搶救,可沒想到的就是,最後的責任反而更大了。

又或許是那位張醫生很相信自己的醫術,自己能救得回來。還是說他根本就沒有想到,病人可能已經腦出血的情況。

當然這幾條都是猜測,可最後的結果,都是因為他失去了敬畏心,一切向錢看,才出了這樣可笑可悲的醫療事故。

忙完病房的一灘子事,想著明後兩天自己也不用值班,正好把欠的人情補一補,便給馬梓晨打了個電話,想請他和他爸爸一起吃個飯。

馬梓晨則是痛快的答應了了下來,沒一會就回過來電話,可以,他爸爸正好有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