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衡稍微的猶豫了一下,但還是堅定點了點頭。

要是和這位賈師聊的不順,大不了自己厚臉皮,找當地的鄉親,或者村幹部,安排個住一晚的地方,應該是不難的。

樓國章瞅著空隙進去和黎師簡單說明了一下,黎師隨即丟下病人,出來和杜衡說話,言辭之間有點猶豫,好像有挽留之意,但最後還是沒有說出口。

杜衡實在是不敢耽擱時間了,出來到現在已經一個星期了,但還連一個黎師都沒有搞定,再想想還有分佈在廣袤西南地區的其他十來個苗醫傳承,他現在真的是頭都大了。

因此,他現在必須得抓緊時間了,要不然就苗醫這一塊,要是按這個時間進度搞下去,明年都不一定能搞的完。

樓國章預計說下午四點能到,但是明顯是過於樂觀的估計。

等真的到了賈師所在的村子,比樓國章預計的時間晚了一個半小時。

而當兩人剛到村口停下摩托車,準備商量一下的時候,一個腰桿挺的老直,面帶微笑的老人哈哈大笑著就迎了上來。

賈師,賈迎國,參加過老山戰鬥的老兵,退役後回村當起了村醫,後因兒子無證行醫被處罰時,拿著一把砍山刀有過激烈行為,影響十分惡劣。

據資料反應,不管是當時溝通,還是事後多年,衛生部門或者當地政府人員上門溝通,老頭都表現的很不配合,而且很抗拒,甚至有過破口大罵,拿砍山刀趕人的場面。

總結:脾氣暴躁,易怒,執拗,有溝通障礙,懷疑是戰後創傷綜合症。

那這樣一個人,現在還能讓放到杜衡的走訪名單中,靠的是什麼?

是一門奇術:退彈術。

所謂退彈術,就是將卡在身體裡的子彈,在不做手術的情況下,用一種秘製的草藥敷在傷口上,子彈就會自己原路退出來的奇妙方法。

苗醫所發展傳承的地區,自古就是一個較為動盪的地區,有‘三十年一小反,六十年一大反’的光榮傳統,因此在外部征討、內部競爭等因素影響下,刀兵之事就成了家常便飯,而刀傷、箭傷就成了最常見的症狀。

所以在這樣的大環境影響下,苗醫對於刀傷、箭傷有著高於其他疾病的治療手段。

其中的箭傷是最頭疼的,因為箭頭的設計,只要射中人的身體稍微深一點,要想取出來要麼開刀,要麼就得硬抗著直接從另一頭推出去。

而這時候就有苗醫配出一種秘方,敷在創口位置,就能讓沒入身體的箭頭原路返回。

而且這種秘藥有殺菌消炎、鎮疼生肌的作用,足可當做立家之根,所以就一直被傳承了下來。

而根據有限的資料得知,賈師的退彈術,就是在這個秘藥的基礎上,由賈師長輩稍加改變之後,從退箭頭進化成了能退鐵砂、鐵片、鐵丸。

這一秘術在當時,得到了北洋政府總理熊希齡的高度讚譽:子彈無足退出,全憑苗醫華佗功。

到了賈師手裡的時候,又經過他的微調,秘藥再一次進化,可以將金屬彈頭原路退出。

雖說這種秘藥放到現代戰爭的背景下,會顯得非常的雞肋,甚至是完全沒有用武之地,但是這東西確實是一種有用的秘傳,所以即便不能再繼續使用,但是收藏、儲存起來的價值,卻是非常的高。

另外還有一個讓杜衡眼饞的技術,卻是他手裡資料只是一筆帶過的技術:火針術。

根據杜衡自己掌握,還有蒐集上來的資料,中醫現在流傳的火針術,其實是溫針療法,其執行的原理是用火給針具加熱,用來刺激寒氣瘀堵的穴位經絡,起到一個溫經散寒的作用。

而中醫所傳承的正統火針術,又叫“焠刺”或是“燒針”,是把針具燒紅刺入患者發病位置,用排膿引流的方法,可以治療陰寒性質的疔、癀、皰等惡症。

但可能是這種方法太過扎眼,又或是視覺恐怖效果拉滿,亦或者是施術者學藝不精,造成患者受傷等原因,中醫的火針術漸漸地就銷聲匿跡了。

杜衡託人找了一圈,也不知道是掌握火針術的傳人有顧慮,還是說他也是拿火針術當噱頭,反正最後半點有用的資訊都沒有找出來。

而火針術在苗醫中也有傳承,在當地有著‘打火針’,亦或是‘寶夫珍’的別稱,是一門非常實用的技術。

現在聽到還有人完整的掌握火針術這種技術,杜衡的心情難免激動。

方法杜衡是知道的,但是一想到要把一根針燒的通紅,扎入到患者患病的位置,患者最後卻又不被燙傷,或者是受到火毒影響,這其中肯定是有一些精妙所在。

所以杜衡很想好好的學習一下苗醫傳承的火針術,一呢是對比一下他們雙方對於火針術的使用區別。

二呢則是從中學習有用的部分,來反哺到自己收集歸納而來的火針術中。

想法是很好,但是看資料上關於賈師的評價,杜衡心裡是非常忐忑的。

但是現在看著這個哈哈大笑迎上來的老漢,杜衡覺得要不是寫資料的人敷衍了事,那就是他自己現在眼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