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杜衡剛才說的,可不是「六味地黃湯」,而是「六味地黃湯」加品治之。

什麼叫「加品」?

就是要額外的再新增一些藥物,而且這些藥物不能影響主方的效果。

按照現在的情況來看,加的藥物,首先應該是輔助「六味地黃湯」發揮藥性,不至於抽空老人所剩無幾的元氣。

二呢就是抵消「六味地黃湯」,對脾胃虛弱者的不良影響。

但是,能分析出來「加品」的目的,就能知道加什麼藥材嗎?

如果真這麼簡單,就不可能出現「六味地黃湯」還會有什麼副作用,不適宜服用人群了。它可能早就變成「十味地黃湯」,或者是「XX湯」了。

而且老人的情況很明顯,太虛,不管用什麼藥,一旦配伍不合老人的身體,還是之前的問題,受不了。

什麼「六味地黃湯」、「八味地黃湯」的,全都沒用。

孫嘉祥當然也明白這一點,但是這一次他沒有催促杜衡,反而在靜靜的等待杜衡接下來的話。

杜衡輕輕的做了個深呼吸,他知道,接下來要說的藥方配比,才是他能真正在保健組立足的根本。

大家都認可,或者說有一半以上的人數認可,不管最後對老人用不用藥,他都是算是立住腳了。

如果大家不認可他開出來的藥方,那麼他可能就得怎麼來的,就怎麼回去了。

有了這樣的認知,杜衡先是緩緩的說出了「六味地黃湯」的配伍。

而等到杜衡剛一說完,所有懂中醫的行家,全都是微微皺眉後,便恢復如初。

六味就是那六味藥,杜衡並沒有自作主張的進行改變,劑量也沒有多做調整,與驗方差不太多,只是熟地和山茱萸肉劑量略微的多一些。

但這也沒什麼問題,大家微微一思量就明白了。

熟地,補血滋陰,益精填髓,對老人現在氣血衰敗的情況,多用一點是應該的。

另外山茱萸肉,有補益肝腎、收斂固澀、固精縮尿、生津等作用,用多一點,既能針對肝腎做補益,也能防止萬一在其他藥效的干預下,消耗元氣後出現脫症,而變得一發不可收拾的局面。

想明白了這些,大家還是不說話,靜等杜衡的加品之藥,這才是關鍵中的關鍵。

杜衡看了一眼大家,然後緩緩說道,「加白芍、麥冬、炒棗仁、北五味。。。等六味藥材。」

這一下,眾人卻都皺起了眉頭。

那些不懂中醫的看客和西醫就不說了,就說懂中醫的這些人,有些擅長辯證,有些擅長經方,有些懂中草藥。

可不管哪一種,現在對於杜衡的加品,猛的一下也還是有點組合不起來,不太明白為什麼要加這些藥?

這些藥是怎麼組合的,組合的作用又是什麼?

孫嘉祥算是中草藥學的專家了,但是細分之下,他其實是靠近於西藥的分子化研究,而不是中藥的複方使用。

所以,當杜衡說完之後,他這個藥學大家,一時間也有點鬧不清楚,杜衡加這些藥的意義所在。

不得已,孫嘉祥只能再次說道,「小杜,詳細解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