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 被擠到胸腔的內臟(第1/3頁)
章節報錯
不能怪杜衡太著急,太急切,而是他自己真的深有感觸。
抬頭看看,好的中醫,哪個不是從小就開始培養的,哪個不是有師傅手把手的教。可就算是這樣,真正能做到獨當一面的中醫, 哪個不是四十往上走,滿臉褶子的時候才有點名氣。
曹炳鶴厲害吧,29歲,知名專家的博士生。可是治病呢,完全攆不上同年齡段的西醫大夫。和杜衡在一起的這一個月,不是診斷的不準確, 就是用藥不合適。主治的名頭,完全就是靠死記硬背考出來的,和水平沒大多關係。
就是杜衡自己, 如果不是去年走了狗屎運,現在的他,還是一個治療消化不良都會戰戰兢兢的庸醫。
別人從小就學,有師傅教,三十年才能獨立出師看病。
現在的大學生,在大鍋飯的大學堂裡學五年、學八年就看病,能治好病人,那叫奇蹟,治不好才是常態。
能指望這些18、9的大學生,就比那些從小就學中醫的人聰明?聰明到可以無視他們之間15、6年的學習時間?
這樣的人十萬人裡有一個,那都是了不得的人才,而且還得保證這個人是學中醫的。
但是想想,這可能嗎?
為什麼省一的中醫科沒有年輕大夫?
說白了, 就是水平不行, 扛不住事, 治不了病, 還熬不了時間, 下不定恆心去學習,就這麼簡單。
現在杜雪婷也要走中醫這條路,不爭分奪秒,不下死功夫,她怎麼可能有資格坐到桌子後面給人把脈?
而且她是女孩子,結婚,懷孕,生孩子,中間少少的五年就找不到了,她有什麼資格不去下苦工學習?
“婷婷,你面前就兩條路,要麼跟著我去衛生院,從頭看,從頭學,下功夫學;要麼你退學,回來重新高考,重新選專業。
要不然等你畢業之後,你除了會背幾本書之外,你什麼都不是。
不要說什麼你以後不下臨床,只做研究的話,那都是狗屁。其他行業不清楚,但是每一個做醫學研究的,在臨床上都是有一定見地的人,你如果只會做研究,而不會下臨床,那你和紙上談兵沒什麼兩樣,弄出來的不是胡扯蛋的話,就是憑空臆想的虛無產物。”
杜衡說完,開始吃嫂子準備的早飯,“給你五分鐘的時間思考。”
對於這個安排,不是杜衡心血來潮,而是在首都這一個月,杜衡已經早有打算。
犀角解乎心熱;羚羊清乎肺肝。澤瀉利水通淋而補陰不足;海藻散癭破氣而治疝何難。。。。。這樣的中醫蒙學《藥性賦》,杜毅都已經能背誦半篇了,可上了一學期的杜雪婷,別說背會,連看都沒看過。
杜衡怎麼可能不著急?
杜雪婷要是五年期的本科,大不了以後考個研究生,換個專業學,但是杜雪婷現在是九年學制,她連換專業的機會都沒有。
現在不逼著她學,以後畢業她能幹什麼?
受人白眼,和其他人一樣繼續苦熬,還是浪費這近三十年的培養,去做一個家庭主婦?
所以不光杜衡有這樣的擔憂,嫂子張素梅也有這樣的擔憂,以至於杜衡說杜雪婷的時候,嫂子張素梅沒有插話,她還非常的支援杜衡。
哪怕杜衡現在要收拾杜雪婷,她也會幫杜衡選一個比較粗的棒子出來。
最終,杜衡出發的時候,杜雪婷擺著一張寫滿不高興的臉,出現在了副駕駛的位置。
這一個多月的時間,杜衡會好好的安排她學習。
到了衛生院的時候,所有人各司其職,都在忙碌著自己的工作。
而杜衡則是讓王麗麗帶著杜雪婷離開,不需要她幹什麼護士的工作,但是所有熬藥、換藥的工作,全都讓她去做。
一個星期之內,必須知道哪一類的藥該怎麼煎,病人的藥該怎麼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