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五 過年(3)(第2/2頁)
章節報錯
“父親息怒!”朱標又勸道,然後不停的對朱雄英使眼神。
後者心領神會,拉著朱元璋的大手,“爺爺,帶孫兒去前面看看唄,別讓這些信口雌黃的人,壞了您老的心情。”說著,又低聲道,“大過年的,又是您帶孫兒出來的,殺人不吉利!”
朱元璋看看還在地上口吐白沫的老道,恨狠的道,“今日便宜你了!”
爺倆牽手遠去,朱標探探老道的鼻息,隨後從袖中掏出一個五兩重的銀錠,放在老道的身邊,跟上前邊的爺倆。
等他走後,那老道一骨碌從地上坐起,捂著腮幫子,吐出一口血。紅色的鮮血中,還帶著一顆白色的牙齒。
“他孃的,道爺後槽牙都打掉了!”罵著,摸起身邊的銀子,“哼,虧你還有點良心,知道給道爺銀子,不然道爺回去畫個小人,咒死你!”
~~~
有了剛才那個插曲,朱元璋不但不如剛出宮時興致勃勃,而且臉色也有些駭人。
一邊逛一邊皺眉,還緊緊的拉住朱雄英的手,好似生怕他的寶貝大孫子,丟了一般。
而且,走路的時候,不住的回頭看著朱標。
這一兒一孫,是他命裡的寶。他快三十歲才有了嫡長子,那個年月,他一個小軍頭,朝不保夕的,能有個兒子就是上天給他的造化。
所謂老兒子大孫子,老頭老太太的命根子,等有了這個嫡長孫,更是當成了眼珠子一般。
須知,當初他少年之時,家中父兄病餓而死。等他投軍的時候,朱家的男丁也只剩他一人。所以,他格外看重子嗣。等他基業初成,隱隱有帝王之志開始,他又格外看重倫理嫡庶。
“老雜毛!”朱元璋還罵道,“胡說八道!”
朱雄英跟著朱元璋在集市上逛遊,笑道,“爺爺,算命不都那樣嗎?不危言聳聽,怎麼能讓心甘情願的掏錢呢!他們的話,聽聽就成,當不得真!”
“他們等於是給算命的客人下套,讓咱們順著他的思路走。您要是當真,可就自己糟心了!”
朱元璋一愣,隨後大笑,“對,咱大孫說的對!”說著,大聲道,“前頭那麼熱鬧,賣什麼的,過去看看!”
一行人行至前頭,人山人海簡直推都推不開。
原來幾個商販在低價賣布,攤子上都擺著雪白的松江棉布,價格卻比市面上低了三成,引得周圍百姓哄搶。
此時的棉布,是硬通貨。
棉花引入中原之後,經過數代的繁殖還有技術累計,在元末明初的時候達到了鼎盛時期。江南各地,嘉湖蘇松等地,織造作坊數不勝數。各家百姓,也用紡棉貼補家用。
之所以大明是歷朝歷代之中,唯一一個從南打到北,收復舊河山的大一統王朝。其根基,就是因為當初朱元璋佔據了天下的棉布出產區。
等大明建國之後,江南的棉布更是暢銷海內外,供不應求。
大明的盛世,紡織品的盛世。
棉布不但讓大明的財政軍費充足,而且創造了大量的江南富商集團。並且,即便是平民小戶也能從中受益。所以江南百姓的日子,遠比其他地方富足。
當年賦稅也遠比其他地方更多,以蘇州為例,年賦稅兩百八十萬石,比蒙元時期幾乎是多了數倍,整個浙江行省一年的賦稅也不過是一百八十萬石。
嘉興,松江,湖州等地的賦稅,也比蒙元時多了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