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朱元璋已經帶著朱雄英,在龍椅上坐好。殿中群臣笑著說話,他們三人小聲細語。

“妹子!”朱元璋對馬皇后笑道,“你是咱朱家的功臣!”

馬皇后一愣,不明所以。

“你給咱生了個好兒子,還養了個好孫子!”朱元璋大笑,用不大不小的聲音說道,“將來這天下,咱們這一子一孫,誰都坐得住!”

馬皇后一笑,“是你有福!”說著,站起身,捧著一杯酒,少見的行大禮,緩緩下拜。

“夫君的壽辰,俺敬你一輩。你也知道俺沒讀啥書,不會說啥好話。就願你,身子硬朗,平安康健!”

朱元璋也舉杯道,“好,咱們都硬朗,都康健!”說著,拍拍朱雄英的腦袋,“爭取呀,咱們再多活他二十年,看著這小子娶妻生子,成家立業!”

夫妻二人相視而笑,一飲而盡。

“妹子,起來!”飲酒之後,朱元璋親手把馬皇后扶起,按在身邊,笑道,“咱這些年,也多虧身邊有你!”

馬皇后微微一笑,“俺一個婦道人家,也沒做啥!”

“一晃,咱都老了!”朱元璋說著,忍不住用手捋了下馬皇后,半白的頭髮,“都開始過壽了!呵呵!”

“人哪有不老的!”馬皇后眼中有柔情閃動,“不過咱們一輩子生兒育女,兒子都孝順出息,也算沒白活一場!”說著,也捏了捏朱雄英的臉蛋。

“大孫呀,今兒弄的好!”馬皇后笑道,“別說你皇爺爺,就是祖母看了你唱的辭兒,心中都歡喜!”

說著,似乎想到了什麼,對朱元璋笑道,“咱大孫也不小了,是不是該給他張羅定親了?”

“我才八歲,就定親?”

朱雄英心中一愣,然後趕緊豎起耳朵。

這年月可不講什麼自由,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長輩一句話,就能把晚輩的終身大事定下來。

朱元璋想想,“怎麼忽然想起這茬來了?”

“咱們都老了,現在不張羅,過幾年有這個心也沒這個力啦!”馬皇后笑著,看看跟太子朱標低聲說著什麼的李文忠說道,“文忠家不是有個才六歲的小丫頭嗎,俺看著挺好。要不的,咱們親上加親,定了那閨女?”

朱元璋又沉思片刻,開口道,“先不急,再說吧!”

李文忠在朱元璋和馬皇后心中的的地位,早就超過了外甥這個稱呼,隱隱當成了兒子。

別看大明開國之後文臣以李善長為為首,武將以徐達為首,可他們誰都不如李家顯赫。

李文忠的父親是朱元璋的姐夫,早些年朱元璋家境貧寒的是時候,這個姐夫沒少幫襯。那年月糧食就是命,李貞這個姐夫對朱元璋來說,比親哥還親。

等大明建國之後,被冊封的第一人,不是那些功勳宿將們,正是李貞。先是恩親侯,後來又封為曹國公,右柱國,恩仇可謂國朝第一人。

不但如此,為了方便日日能看著李貞,朱元璋還特旨把緊挨著紫禁城的宅子賜給他,並許他進宮坐轎,穿五爪金龍袍服。

李貞病逝之前,朱元璋親自探望,見李貞已病得不認識人了,堂堂帝王居然嚎啕大哭。

後來,追封李貞為隴西王。不但封了他,連李家祖上三代,李貞的父親,祖父,曾祖父都追封王爵。

由此可見,朱元璋對李家的偏愛。

李文忠是太子朱標的姑表兄,那朱雄英和李文忠的小閨女,是再隔了一代的表親。按理說已經,勉勉強強算近親結婚了,可這年月不講究這些,長輩們都巴不得親上加親最好。

按理說,馬皇后的提議,朱元璋很少拒絕。可這一次他話裡話外的意思卻是,不想再和李家結親。

對此,朱雄英倒是能猜到一二。

當初給太子朱標從小就定了常遇春的女兒,是希望將來兒子身後有武人集團的全力支援。還有安撫,淮西武人勳貴集團的意味在其中。

但如今大明江山穩固,往後十數年,正是要不斷削弱這些開國勳貴影響力的時候。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讓這樣的勢力,保持長時間的鼎盛。否則,就是對皇權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