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五 好好的一桌飯(第2/2頁)
章節報錯
“好好,都有!”
祖孫幾人正歡笑一堂,賈貴進來稟告,太子朱標來了。
“老大還沒吃飯?正好,一桌好菜呢!”馬皇后笑著起身,親手給兒子拿碗筷。
朱標挨著老爺子坐下,“父皇!”
老爺子瞅瞅他,目光有些嫌棄,“要吃飯不知道早早來,別人都吃上了,你中途加塞兒!”
“父皇說的是,兒子的錯!”朱標笑道。
“你也喝點吧!”老爺子看他一眼,“今兒菜好!”說著,看看桌上的那些海鮮乾貨,“妹子,一回讓人把這些海里的乾貨,給朱善還有幾個翰林學士送去。”
“還用你說,早就準備了!”馬皇后笑道。
“大孫,你可知為啥給他們送東西嗎?”老爺子笑問。
“孫兒知道!”朱雄英回道,“是束脩!”
束脩,起源於春秋士氣,相傳是孔夫子的門徒,為了表達自己的心意,給老師獻上的禮品。
傳至今日,民間早已普及。一般的人家送些白米,臘肉布匹。有錢人家講究六禮。肉乾,芹菜,蓮子,龍眼乾,紅棗,紅豆。
“咱雖然不大喜歡那些誇誇其談的讀書人,可你將來,還是要尊重讀書人。”老爺子開口道,“這天下,不缺種地的,不缺打仗的,就缺讀書人。”
說著,老爺子似乎想起了什麼,嘆息一聲道,“當年咱小時候,家裡窮啊!那時候咱看人家孩子去學堂讀書,眼饞的不行,回來就跟你太爺太奶說!”
“他倆疼咱呀,恰好那年年景還行,你太奶在集市上用雞仔換了點白米。”
說到這,老爺子又看看朱標,“你姑丈聽說咱想上學,託人割了一條肥肉,連夜送來!”
“你太奶領著咱,去給先生磕頭,人家收了東西,才勉強答應教咱。可教是教,咱買不起紙幣也買不起書呀!”
“哎!”說著,老爺子喝口酒,感傷道,“就這,咱才算沒當個睜眼瞎,知道咋寫咱自己的名兒,認得點字!”
“說這些陳年舊事幹啥?”馬皇后開口道,“弄得孩子們心裡不痛快!”
“父皇當年創業不易!”朱標道,“兒臣聽聽,受益匪淺!”
“皇爺爺!”朱雄英問道,“後來呢,後來你上不起學,就不讀書了嗎?”
“後來年景越來也不好啦,別說上學,飯都沒得吃。你太爺太奶病餓而死,咱去了皇覺寺出家,當個了小沙彌!”
老爺子繼續吃著肉,繼續說道,“他孃的,可是剛吃了幾天安穩飯,方丈就找到咱。重八呀,今年年景不好,寺裡養不了這麼多人,你去外頭化緣去吧!”
“這不明擺的攆您走嗎?”朱雄英道,“廟裡還卻您一雙筷子,老和尚壞透了!”
“咱當時也這麼想!”老爺子開口道,“當時兵荒馬亂的,出去路上遇到餓急的災民,保不齊把咱宰了燉肉都備不住!”
說著,又是一笑,“可咱轉念一想,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年輕時候受罪有啥的。咱就穿著補丁衣裳,帶著碗下山。一路走一路化緣,飢一頓飽一頓,遇到有學堂的地方,咱也不管人家答應不答應,就趴在窗戶外頭聽!”
“呵呵,別說,那幾年,咱還照葫蘆畫瓢,認了不少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