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三 護短(第1/2頁)
章節報錯
老爺子封太子朱標次子朱允炆為淮王的訊息,並未在群臣中引起多少風浪。
儘管有些不合理,可誰都不敢多說。因為老爺子,從來都不是講什麼繁瑣禮法的人。
而召秦王朱樉回京,確實以石激起千層浪,並且無數關於朱樉的奏摺,洶湧而來。
奏摺上所說的,都不是好事。
秦王朱樉是老爺子的嫡次子,和太子朱標是親兄弟,但兩人的性格卻是天差地別。在御史言官們眼中,秦王朱樉之殘暴,簡直令人髮指。
昔日在宮中時,尚且不顯,但一到封地,所作所為足可堪稱喪心病狂。
洪武十一年秦王朱樉就藩時,老爺子千叮萬囑,“關內百姓,自元朝失政以來,不勝疲憊。如今我平定天下,又有運糧納稅之勞,百姓仍未休養生息。你到藩地之後,如果宮殿已完工,就不可在大興土木,徒增百姓之苦!”
可朱樉到了封地之後,全然把老爺子的話置之腦後,不但大興土木還光收錢財,鬧得封地百姓不堪重負。
秦地之外有西番人,多桀驁不馴。老爺子一直以來千方百計的安撫那些番人部落,使其歸順大明。然後秦王朱樉則是毅然出兵討伐,這也就算了,他大軍所過之處,番人皆成刀下亡魂。
女子送于軍士取樂,男童閹割為宮人。
種種殘暴之事,書不盡道不完。
老爺子雖也殺人,可老爺子是殺犯罪之人,而秦王朱樉則是不問緣由,高興也殺,不高興也殺。
這次鞭打廚師,更是犯了老爺子忌諱。
自己身邊最近親,掌管飲食的人,都無故鞭打,將來誰還真心伺候你?就不怕別人下毒。
(鞭打廚子的是晉王朱棡,這裡用在了朱樉處!)
所以,親口下旨,讓秦王朱樉回京。
不單是秦王朱樉,又有御史彈劾晉王朱棡。晉王於太原,數次以奔馬縛人,車裂屬官,手段殘暴罄竹難書。
~~
“這兩個混賬!”
飯桌上,老爺子臉若寒冰,不知怎地,似乎是想起那些奏摺中所寫的,老二老三的種種暴行,怒不可遏,吃到一半筷子就扔了,破口大罵,“竟然背地裡做出這些事,要不是那些御史們彈劾,咱還不知道!”
往日,若這樣的情景,馬皇后定然要和老爺子掰扯一番。
但今日,馬皇后卻默默無聲,低頭把筷子撿起來,擦了擦,輕輕放在老爺子手邊,低聲道,“孩子在呢!”
一旁的朱雄英,就聽沒聽見,低頭吃飯。
“小時候看著都是好孩子,怎麼一出去,就成這德性了?”老爺子咬牙道,“他孃的,那根弦搭錯了?”
還能那根弦搭錯了,就是沒教好!
朱雄英心中腹誹,老爺子的諸皇子之中,只有朱標是按照儲君的標準嚴加教育出來的。其他的皇子,學不學老爺子是不大放在心上的,而且對他們的行為也不怎麼管束。
而且這些藩王們,自小就耳目渲染都是那些淮西武夫的故事。長大後到了封地,稍不如意就要露出殺人不眨眼的本性來。
秦王晉王還是好的,這兩人雖然殘暴,但都有非凡的軍事能力,鎮守邊疆從不出錯。
歷史記載老爺子那幾個幼子更是殘暴的奇葩。封在洛陽的二十五子朱?,在封地最愛做的事,就是裝成普通人在街上閒逛,看誰不順眼抽出腰裡的錘子就是一下。
出去打獵遇到百姓,直接縱馬揮砍,毫無人性。以至於他死之後,群臣上表永樂,要廢了他的王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