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現階段的馬謖來說,模擬戰況功能能夠給予的幫助已經微乎其微。

在歷經了數十次大大小小的戰役之後,他早已成長到即使不用模擬器,也可以與司馬懿正面抗衡的高度。

更別說司馬懿此刻被諸葛亮牽制在隴右地區,抽身不得。

放眼關中,就更沒什麼好擔心的對手了。

很快,一場模擬結束,馬謖x掉光屏,望著逐漸亮起來的天色,沉吟起來。

這次模擬的結果非常理想。

未來十日,在不主動出擊的前提下,五丈原沒有任何戰事。

在連破斜谷隘口和五丈原之後,漢中通往關中的通道也隨之被打通,駐守兩地三千五百多名魏兵被全殲。

蜀兵也陣亡一些。

不過蜀兵數量卻不減反增,從五千人來到六千五百多人。

漢、關通道暢通,意味著蜀軍的後勤有了保證,後續部隊可以源源不斷地開進關中。

但很可惜,蜀軍傾國之兵不過二十八萬,除去留守羌地的五萬羌兵,留守川地的五萬人馬,留守漢中的三萬人馬,以及鎮守西線歸諸葛亮統領的十一萬人馬,馬謖可動用的兵馬只有五萬。

一旦形成消耗戰的局面就等於必敗;因此,為避免關中戰場成為蜀軍的絞肉機,馬謖不得不以巧破敵,而不是以力破敵。

何謂巧?自然是偷襲了。

好在,五丈原淪陷的訊息還沒有傳開,魏國君臣的關注重點還沉浸在隴右戰場和陳倉道之中,朝野到處都流露著樂觀的情緒。

所有知道司馬懿能力的曹魏重臣,無不在口沫橫飛地盛讚後者乃擎天一柱,大魏弦骨,必然能挫敗蜀漢逆賊諸葛亮的攻勢。

他們甚至還仔細統計了司馬懿與諸葛亮的交手戰績

截止目前,兩人暗地裡用計謀交手三次,司馬懿兩勝一負;明地裡在戰場上交手四次,司馬懿小勝兩次,打平一次,小負一次。

由此可見,諸葛亮斷然不是司馬懿的對手。

在預料戰事走向時,他們並沒有忽略蜀漢另一個能人馬謖,但據前線剛傳回的訊息,馬謖此刻正被困在陳倉道中,上竄下跳,卻無法破關而入。

如此,馬謖便不足為慮了。

魏國君臣對局勢作何感想,馬謖並不知道,現在擺在他面前的有上中下三策。

上策,揮兵向東,奇襲長安,活捉曹睿。

即使不能活捉,也要嚇到他大小便失禁。

中策,揮兵向西,奇襲陳倉,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合圍大散關,打通另一條通道與陳倉道中的三萬兵馬匯合。

下策,原地不動,在五丈原等候後續一萬兵馬趕來匯合,做長遠打算。

馬謖眉頭緊蹙,快速分析起三個策略的利弊。

這時間他可耽誤不起。

上策雖然能造成最大的轟動,甚至還可以立即逼迫司馬懿放棄隴右,回防長安。但實事求是的講,這個策略有些過於冒險了。

先不說長安城中的五千御林軍都是曹魏精銳,長安所處的地理位置也不太支援這一軍事設想。

更別說分佈在長安周邊的各路軍馬了。

長安位於子午谷北端入口的東面,潼關西面、渭水和洛水的南面,驪山的北面,屬於進去容易出來難的地形。

若能速戰速決攻下長安還好,若不能速戰速決,勢必會陷入曹魏各部兵馬的包圍圈之中。昔日的王允和呂布,便是因為操作失誤,而被西涼各軍閥圍困在長安城中,進退不能,最終一死一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