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 黑化的孫權(第1/5頁)
章節報錯
對於馬謖來說,這個問題其實很好解決。
只要諸葛亮還健在,他就可以繼續統兵,征戰四方。
但是,諸葛亮今年已經五十一歲了,自劉備去世後,蜀漢萬鈞重擔全壓在他一人肩上。期間東防孫權、南征蠻越;西和諸戎、北伐曹魏;內撫朝政,還有兼顧民生,常年累月操勞下來,身體每況愈下,短短八九年間,蒼老了十幾歲都不止。
是以,諸葛亮還能活多久,直接關係到蜀漢接下來的戰略佈局和方方面面。
諸葛亮本身就是權臣,自是深知權臣的利害,他沒有簒逆之心,不代表別人也沒有。因此,諸葛亮不可能不對自己百年之後的蜀漢處境產生深深的憂慮。
為了避免給蜀漢留下巨患,就只有先弄清楚馬謖的態度。
於是,在盤衡之後,諸葛亮提議劉禪冊封馬謖為“涼王”,籍此來試探馬謖心跡――如果馬謖接受了涼王的冊封,那就離死不遠了。
好在,馬謖很清醒的拒絕了。
接下來,諸葛亮又改封趙雲為涼州刺史,試探馬謖的反應:還派出蔣琬近距離來觀察。
甚至親自來到涼州觀察。
如此種種,只為確定一件事,馬謖是否可靠。
如果可靠,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了,只要繼續信任他,委以統兵自專之權,向東攻略天下。
――這就是馬謖推測出的諸葛亮此行目的。
他默默望著諸葛亮緊鎖的眉頭,日漸衰老的容顏,那雙透著心力交瘁卻又似乎能洞察人心的慧眼,一股子敬佩油然而生。
不管怎麼說,諸葛亮這份為漢室殫精竭慮,鞠躬盡瘁的信仰,著實感染了他。
於是馬謖決定表個態,讓諸葛亮安心。
“丞相,謖向漢之心可昭日月,今願指天為誓,終生不負陛下與丞相。”
諸葛亮不置可否,眉頭仍舊緊鎖。
在他看來,馬謖發不發誓,根本不是重點。
這種誓言的約束力相當有限,曹操終生不曾背漢,並不妨礙魏國最終代漢。
再者,諸葛亮並未懷疑馬謖,畢竟兩人有二十多年的交情,他一向視馬謖為自己人。
他此來涼州,主要目的是打著“視察”的幌子,來向馬謖要神藥來了。
據他所知,馬謖手中的神藥不但可以起死回生,還可以抵抗歲月侵襲,延緩衰老。
這人吶,越老就越要補哇。
但見馬謖居然意會不到他的暗示,反而在大表忠心,諸葛亮沉吟了一下,只好明示道:“幼常,昔日趙老將軍所服之藥丸……”
“哦,還有最後一顆。”馬謖連忙摸出一枚鎖血丹遞了過去,恍然意識到自己在與空氣鬥智鬥勇。
頂頭上司諸葛丞相只不過嘆了口氣,皺了下眉頭。他差點就聯想到“丞相百年之後,他大權獨攬,自立為王或取劉禪而代之”的戲碼。
原來只是來問藥的。
諸葛亮接過黑乎乎的藥丸,臉色旋即舒展開來,捏在手上審視了一會,語重心長道:“幼常,我身體不好,你要努力,蜀漢的明天就靠你了。”
一聽見這話,馬謖當場就瞪大了眼睛。
丞相,我對你忠心耿耿啊。
你怎麼可以對我說這種話?
這句話與朱棣對二兒子朱高煦說的“世子多疾,汝當勉力”何其相似!
一想到原時空裡,諸葛亮去世前也對楊儀暗示過此類言語,最終卻把蔣琬指定為繼承人。
馬謖很快就釋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