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十八路諸侯揚言要起兵反抗袁紹,但大多數人都只是說說而已,只有曹操,鮑信、孫堅、公孫瓚四人是真心想反抗袁紹。

奈何勢單力孤,不成氣候,起兵一事一拖再拖。

直到昭寧三年的春天,群雄起兵一事還是遙遙無期――他們起兵的理由太牽強了。

袁紹縱有帶兵殺進皇宮的忤逆之舉,但這嚴格來說,其實是為了誅殺宦官,也算情有可原。

再加上袁紹不曾廢立皇帝,不曾濫殺大臣,不曾大搞一言堂,且仍尊劉辮為帝,在大義上,他還是能夠勉強站住腳的。

至於心機陰險,幕後算計了所有人,那隻能算私德有虧,夠不到群雄起兵反抗的理由。

不過,群雄依舊每天嚷嚷著要起兵清君側。

在叔父袁隗的提點下,袁紹很快領悟了這些關東群雄的意思,籍此要官要權,以獲得更高程度自治權。

於是袁紹便採取安撫手段,派出一批批使臣趕赴各地,給所有鬧事者都封了相應的侯爵和賞賜。

關東群雄們很快安靜了下來,不再嚷嚷著起兵反抗了。

經此一事,朝廷威信大損,各地太守州牧擁兵自重,袁紹所代表的朝廷,控制力僅僅維持在司隸周邊地區,漢室幾近名存實亡。

袁紹與天下群雄們的第一次交手,以平手告終。

但所有了解曹操秉性的人都知道,曹操絕不會就此罷休,下一次的較量,一定不會太久。

朝堂內外的風雲變幻,暫時影響不到馬謖的日常。

天氣暖和起來之後。他就帶著阿姐蔡琰來到了伊河中游的陸渾山區。

因為平定西北的戰功,他被封為陸渾令兼龍門亭候,需要到洛陽西南方向150裡外,伊河中游的陸渾縣上任。

陸渾縣比較大,境內以丘陵為主,平原大多分佈伊河兩側的開闊地帶,轄區覆蓋了後世伊川縣和嵩縣的大部分地區,人口約有三十多萬。

馬謖一到任,就大刀闊斧地推行了數個政策,輕賦稅、減徭役,鼓勵百姓創收經商,並用之前從曹家敲來的錢,在陸渾水庫下面的平原上建造了一座大城。又令朱橫招募士卒,打擊盜賊匪患。

當然,這個時候陸渾地區還沒有水庫,水庫所在的區域是一道深且寬闊的溝渠,一直延伸到更遠的地方。

開局一個縣,馬謖已經非常滿足了。

這一世,他不想爭霸天下,也不想捲入是是非非,只想在亂世謀得一個安穩的存身之所,過著平淡且真實的日子。

恰好,陸渾縣是一個特殊的“C”形地貌形態,C字的出口正好面對著東北方洛陽的位置,於是這個地方就呈現出一個半與世隔絕的狀態,剛剛好滿足他的一切要求。

有點類似於長安城外的終南山,雖離京都頗近,卻距廟堂頗遠。

不過,事情往往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這一天,曹操來了。

自與關中降呂之後,馬謖那不動聲色的很辣手段就給曹操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從那時起,他就再也不敢小覷這個九歲的孩子。

這次群雄起兵失敗後,雖然曹操依仗著大功臣和曹家的關係沒受什麼打擊報復,但也等於是與袁紹攤了牌。

曹操是一個居安思危的人,深知袁紹這樣睚眥必報的人,是絕對不會放過他的,因此日常警戒拉滿,處事小心翼翼,唯恐哪裡惹到袁紹的怒火,進而被打擊報復。

袁紹不但手握皇帝,佔據大義,手中又有二十萬兵馬……再加上洛陽又與兗州毗鄰,快馬一兩日可達。

這麼近的距離,這麼強大的對手,著實讓曹操食不甘味,夜不能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