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4 風起雲湧,京都大亂(第2/4頁)
章節報錯
“請!”
“請!”
曹操騎著馬在前引路,馬謖緊隨其後,走不多遠,便來到一處偏僻所在,前太尉府後門。
這個前太尉指的並不是曹操,而是大長秋曹騰的養子,曹操之父曹嵩。曹嵩依靠門蔭入仕,歷任司隸校尉、鴻臚卿、大司農,位列九卿,位高權重。中平四年(187年),曹嵩透過賄賂中官及捐錢西園出任太尉,位列三公,中平五年(188年),也就是去年,黃巾起義再度爆發,曹嵩身為太尉,引咎免官,賦閒在家。
曹家人丁興旺,是以太尉府後門不時有人進出,無論進出者是何人,看到曹操都先停下行禮,然後續行。
曹操將馬匹交給僕從牽走,抬頭望著陰沉沉的天空,嘆了口氣,似乎是想到一些失意之事。
馬謖也跟著嘆了口氣,“兄臺方才說,亂天下者……”
“必何進也!”曹操脫口而出,說完方覺不妥,遂轉移開話題:“不知閣下喚我,有何見教?”
“見教不敢當,我就說說我的看法吧。現今天下邊患四起,群雄割據,各稱州牧刺史,擁兵自重,漢室已呈傾頹之兆,非人力可挽。既如此,何不讓它塌陷的更徹底一些,從廢墟中重建一個強大的漢帝國。”
“昔日王莽篡國,天下離亂十數年,光武帝橫空出世,重建強漢,方有這二百年盛世。今日之勢與王莽之時何其相似,眾皆醉,我獨醒,一人之力何其渺小,又如何能挽救這天下?”
“為人臣者,盡本分、守綱常,是非成敗且看天意。切勿著相啊……”
聞言,曹操肅然起敬,“聽君一席話,如醍醐灌頂,撥雲見日,今日天色不早,來日定當回訪以謝。”
“好說,好說。”馬謖笑呵呵拱手,在曹操目送下上了馬車,揚長而去。
與曹操不期而遇,是馬謖一開始沒想到的。於是便臨時打算在曹操面前賣弄一下見識,混個臉熟,為以後鋪路。
所以,這番話格調極其之高,猛一聽讓人大受震撼;實際上一品,什麼內容都沒有。
但這種“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的假大空式交流方式,是交拉關係的最佳說辭。
曹操佇立門前,目送馬車消失不見,兀自回味了下,忽然發現這個“蔡謖”好像說了些什麼,又好像什麼都沒說。
“只是一個誇誇其談之輩而已!蔡公竟有如此平庸的兒子,可惜……”
說是這麼說,曹操第二天還是如約來到了位於洛城城南的蔡家。
這座府邸是蔡邕以前擔任御史的時候購置的,黨錮之禍流亡江湖期間,一直有僕從打理,不曾荒廢。如今重回都城,倒也方便拎包入住。
一進門,曹操就扯開了嗓子喊道:“伯喈兄,別來無恙啊。”
“哎呀,是孟德來了,快請進!”
蔡邕一看到曹操,便喜出望外。二人雖相差了二十二歲,卻是一對忘年交,感情深厚。
十五年前,二人都在洛陽為官,在一個偶然的場合,兩個文采斐然,意氣相投的人一見如故,遂結下深厚的友誼。
要知道,那時候的曹操雖然聰慧,頗有賢名,但是因為出身宦官之後的緣故,很少有士人看得起他,文士圈只有喬玄肯跟他來往。而當時的蔡邕擁有極大的才名,天下士子無不折服。
蔡邕還有很高的藝術鑑賞能力,不管是天文、文學,還是音律,而曹操也是才華橫溢,所以二人之間非常聊得來。
除此之外,年少時的曹操還有著正直的信念,彼時的曹操秉承著匡扶漢室的想法,剛正不阿,因此得罪了許多權貴。而蔡邕也是一個非常有報國理想的人,他與曹操治國理念不謀而合。所以兩人除了藝術情趣外,從政理念也是相同的。這種精神上的高度契合,讓二人成為大家津津樂道的忘年交。
曹操就這樣獲得了很多人夢寐以求的蔡邕的友情,這讓年少的曹操十分感激,而且他對於蔡邕也一直都非常崇敬。
所以,雖然昨日驚鴻一瞥之下,蔡琰的美貌深深地印在了曹操的心裡,令他念念不忘,但他卻沒有生出什麼非分之想。
這次來拜訪,純粹是來向老友訴苦來了。
“操昨日偶遇令公子,見其談吐不凡,頗有見識,特來恭喜伯喈兄,老來得虎子,堪稱人生一大幸事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