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馬謖與文武百官在朝堂上鬥智鬥勇的時候,在三千里之外的西域大宛國,車騎將軍司馬正在籌備著進攻大宛國西面三千里之外的安息帝國。

在西域和安息帝國之間的這三千里地帶上,橫兀著許多零散的小國,想要進攻安息,首先要擺平這些小國。

司馬懿今年已經五十七歲,這個年紀跑到這麼遠的地方打仗已經去了半條命,再從西域打到安息的話,他感覺自己另外半條命也會交代在路上。

一想到打完安息還要打羅馬,就有一個瘋狂的念頭在司馬懿在心裡不斷湧現出來:打什麼安息羅馬?乾脆就待在西域小國稱王算了,這裡的女人膚白貌美大長腿,蔚藍的眼睛像琥珀一樣迷人,趁著他這把老骨頭還乾的動,在這裡重開家室,開枝散葉也不錯。

從七月起兵出征到現在,已經過去五個多月,在此期間,司馬懿輾轉西域諸國,奔波了上萬里路,整個西域現在已經沒有一個刺頭,最初那幾個跳得歡的國家,不是被他屠了城,就是被他屠了國。

不過,這位曾經的大魏砥柱,漢末天下三傑之一,此刻卻佝僂著腰,一臉病怏怏的,看起來整個人非常不好。

但來自身體的疲憊只是其次,來自精神方面的摧殘讓司馬懿有些忍無可忍。

他與諸葛亮,陸遜被並稱為天下三傑,但很多人都認為他配不上與後兩者並列。諸葛亮以無以倫比的個人能力,匡扶著弱小的蜀漢崛起並一統天下;陸遜有著戰無不勝、勝必全殲的驕人戰績;唯獨他司馬懿,所有的戰績加起來就一個千里襲孟達,即使加上平定西域諸國的戰績,也遠遠比不上另外兩個變態。

讓他名聲受損的還有另外一個原因,他是馬謖的手下敗將,他力保的大魏帝國被馬謖很輕易的就消滅了。

於是,天下一統之後,針對他的非議忽然就多了起來。那些對魏國滅亡抱有有怨念的魏地官員將士,把魏亡之責全都推到了他的頭上,說他擁兵自重,不回軍救援,導致大魏迅速敗亡。

總而言之,所有的非議總結為一句話就是:司馬懿也配與諸葛亮陸遜並列三傑?提鞋都不配啊,一個連據守孤城的滿寵田豫都要攻打兩年的傢伙,有什麼資格被成為三傑之一?

司馬懿自認為是個豁達的人,通常很少會被外界的輿論所影響,但這個非議還是讓他耿耿於懷。

這些非議他的人,但凡對行軍打仗有一絲絲瞭解,就會知道他司馬懿絕不是水貨。或許在陣法、軍紀方面,他不如諸葛亮嚴整;在耐心尋找戰機,給予敵人致命一擊方面,他不如陸遜狠準。

但是,這兩位能打贏他嗎?

贏不了!

那他怎麼就不配被稱為三傑?

其實,來自普通人的非議並不會讓司馬懿如此生氣,讓他如此生氣的原因是長安來使者所念的詔書內容。

這封大將軍發來的詔書上,大概意思是這樣的:

【西域諸國已經平定了兩個月,你司馬懿怎麼還不動身前去消滅安息帝國?當初出征的時候你拍著胸口保證,不破羅馬終不還,你現在停在西域磨蹭什麼呢?

不要說什麼軍隊需要休養、糧草需要籌集的屁話,我這個大將軍也是帶過兵的,你糊弄不了我!以戰養戰要什麼徵集糧草?糧草不夠就搶啊!逮誰搶誰,你趕緊帶著你的軍隊向西殺去,把安息帝給我滅了!

與你同時出兵的陸遜,已經滅掉了遼東公孫淵、三韓,現在都已經打到東瀛去了。預計最多半年,就可以蕩平東瀛了。仲達啊,這次出征,你目前的戰績排在倒數第一名,你難道一點都不急?難道天下人說你“言過其實”是真的?

對了,還有一個事要和你說一下,八月份的時候,我被人當胸插了一刀,差點死翹翹,用了好幾天才養好傷。我懷疑兇手王平是你的長子司馬師指使的,不過暫時沒有證據,所以我也就沒有追查到底。你出征在外,專心打仗就行,家中之事不用掛念,你的妻兒老小,我會幫你照顧好的。】

司馬懿面無表情的接了昭令,安排天使下去歇息後,手捧詔書,臉色瞬間陰鬱起來。

“大將軍以家小相挾,又以語言相激,催將軍出征...可將軍最近身體有恙不宜徵進,這該怎麼辦呢?”副將牛金在一旁擔憂的說道。

看到牛金如此生氣。司馬懿反而迅速平靜了下來,搖頭嘆道:“還能怎麼辦,出征吧。”

“將軍,當初若不是您被諸葛亮牽扯住,那馬謖又如何能成就滅魏之功?他原本不過是諸葛亮麾下一區區參將,走了狗屎運平步青雲,如今力壓將軍一頭,便頤指氣使;不顧您有恙在身,連番催促您出征,這是想要讓將軍您死啊!”

司馬懿瞅著牛金,認真的說道:“成王敗寇,沒什麼好說的,他說的都對,我確實有些名副其實了。另外,馬謖也是有真本事的,沒有你說的那麼不堪。”

牛金忿忿不平道:“將軍,不如咱們悄悄率軍殺回長安,把那馬謖做掉算了!我軍中將士都是魏人,上下一心,齊力斷金!”

司馬懿緩緩坐回毛毯上,回想起與諸葛亮交手那五年的一點一滴。那時候,魏強蜀弱,頭幾次面對蜀軍的北伐,都是從容應對,沒有讓諸葛亮佔到多大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