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請驃騎將軍陸遜統兵五萬,兵發遼東,蕩平三韓,揚我季漢國威!”

“准奏!”

“臣再請車騎將軍司馬懿統軍三萬,兵發西域,蕩平三十六國,重建西域都護府!”

“准奏!”

“臣請驍騎將軍姜維,參軍將軍鄧艾,統軍三萬,兵發西羌,一統三江高原!”

“准奏!”

一大早,未央宮裡便擠滿了人,劉禪覥著胖臉高坐帝位,馬謖側身立於一旁,面對文武百官,一條一條說出奏摺。

在此之前,他那個版本的《出師表》已經被黃皓當場誦讀了一遍。

文武百官聽後,啞口無言,概莫能辯。

其實他們心裡有一萬個理由。

但是不夠。

地位不夠,人微言輕。

說出來也沒什麼用,大將軍馬謖又不會聽。

所以,大家明智的選擇不予爭論,操起袖子看馬謖笑話。

三路齊出遠征?哼!你怕是不知道三路齊出會給朝廷帶來多大負擔吧!

你怕是不知道需要帶多少糧草上路吧?

就算如今的蜀漢不缺糧草。

但你總不能讓士兵自己攜帶糧草吧?

這光是徵調運糧的民夫,至少得二十萬人起步。到時候一旦出師不利,民怨沸騰,看你這個大將軍兜不兜得住!

如是想著,文武百官俱是一副幸災樂禍的表情。

到了這時候,他們都覺得,與其勸阻出兵,還不如大力贊同出兵,讓馬謖狠狠吃一個虧,最好是直接慚愧到辭去大將軍之職,才能讓大家心裡平衡一些。

於是,馬謖的話音剛落下,一大堆人就爭先恐後湧了出來。

最先站出來的是司馬懿,他振振有詞道:“陛下,老臣雖年事已高,不便出征,但為圖大將軍之志,甘願領兵西向,復我漢室榮光!”

“好!司馬將軍可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壯哉!雄哉!”馬謖大聲讚了一句,對司馬懿說道:

“司馬老將軍,三日後點將臺上,本將軍親自送司馬老將軍上路!”

司馬懿狠狠皺了一下眉頭,總覺得馬謖語氣有點怪,左一個“司馬老將軍”,右一個“司馬老將軍”不像什麼好話,仔細品了品,卻沒品出什麼不對,頓時暗自納悶。

難道是老夫多想了?

“遵大將軍令。”

第二個站出來的是丞相府主簿楊儀,如今的他事業失意,整個人都帶著一股子怨憤之氣,滿目大冤種之色,讓人不忍直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