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 馬謖:讓我們來獵殺不聽話的人吧(第1/2頁)
章節報錯
黃皓來的匆忙,去的匆忙,並未發現佇立在道旁小山岡上的馬謖。
不同於趙雲等武將們都很討厭黃皓,馬謖和諸葛亮對黃皓的態度很一致――奴僕而已。
雖然是個奴僕,黃皓卻是奴僕中的悲劇。
原時空裡,諸葛瞻綿竹戰敗,立即把兵敗國滅的大鍋扣到了黃皓身上;姜維“聚兵斂谷”防守策略嚴重失當,引大軍入漢中,也把鍋扣在黃皓頭上。
於是黃皓就成了蜀國滅亡的千古罪人。
即使沒有黃皓,以當時的蜀魏實力對比,蜀國難道就可以不亡?
馬謖倒不是要給黃皓喊冤,他只是覺得,黃皓只不過是一個小太監,背不動這麼大的鍋。
原時空裡,諸葛亮死後蔣琬接替,蔣琬死了費禕接替,費禕死了姜維接替,這些都是諸葛亮定下或培養的接班人選,黃皓沒有阻攔。二三十年間,姜維十一次北伐,黃皓也沒阻攔。諸葛瞻官路平坦,三十幾歲就擔任衛將軍、平尚書事,黃皓更沒阻攔。仗打得稀碎,就扣在黃皓頭上,實在說不過去。
黃皓最多是一個令人生厭的小蒼蠅,於大局起不到任何決定性作用。
真正決定勝負的,只能是戰場上的本事和國家實力。
所幸,在他的操作下,短短七年蜀漢就一統了天下,以上所有悲劇都避免了。
接下來,就是獵殺那些不聽話者的時間。
迴轉長安的路上,馬謖默默思索著派往各地征戰的將領人選。
平定遼東公孫淵,不能派司馬懿去,這傢伙心狠手黑,雖然可以很快平定遼東,但後遺症太大了。
遼東應該派陸遜去,打下遼東後,再指揮著他往半島上打一打。
至於大陰謀家司馬懿,當然不能讓他閒著,馬謖打算把這父子仨個都派往西邊,去蕩平西域三十六國去;等到平完西域三十六國,再讓他去打貴霜和安息;等打完安息,如果司馬懿這把老骨頭還沒散,那就接著派他去打羅馬。
想待在朝堂玩陰謀詭計?
想都別想啊!
若論陰謀詭計算計人,馬謖不是針對誰,這個時代的人都是弟弟!
如是想著,馬謖一路馬不停蹄回到了長安,就在朝會提議“東平遼東、三韓;西定涼州、西域,開創一個大大的季漢帝國,真正實現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的美好藍圖。”
此言一出,當場震的文武百官差點尿了褲子,紛紛出言勸阻,說什麼“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初定,不宜妄動刀兵”、“勞民傷財,實不可取”等等叫人聽了惱火的理由。
馬謖當場叉著腰站在未央宮的大殿中央,一噴一百多個,把他們的理由紛紛駁到泥巴地裡,再踩上三腳,吐幾口口水。
一場雞毛亂飛的朝會,不歡而散。
退朝往外出的時候,文武百官每個人的臉色都難看至極,如喪考批。
他們有想過馬謖上臺後,對外政策會比諸葛亮時期更激烈,但沒想到居然這麼激烈。
居然要打到國外去了。
本來,他們還爭辯說“國外都是蠻夷,佔領了沒什麼用”,結果馬謖一句話差點沒把他們嗆死。
“誰說要佔領了?軍隊開過去,把金銀財寶牛羊馬匹都搶光帶回來就行了,如果有美女,也一併帶回。”
“世界上的資源總量是有限的,我們多掠奪一些,別人就少一些。所以,必須要掠奪!”
聽聽,這都是什麼狂躁言論,這種侵略他國的事,是咱們自詡以德服人的堂堂大漢能幹出來的缺德事?
但是沒辦法,馬謖是大將軍,一言而決,基調就是這麼個基調,只要陛下點頭,東西兩路出征之事,就算鐵板釘釘了。
令文武百官覺得憋屈的是,今天在朝堂之上,他們一百多個人都沒吵過馬謖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