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及此,連忙傳令起兵追之。

不多時,兩萬先鋒軍集結完畢。

司馬懿氣勢洶洶領軍衝出寨門,忽又急急勒馬停住,疑道:“諸葛亮善會六丁六甲之法,今見我久不出戰,故以此術詐死,誘我出軍。今若去追,必中其計。”

“不妥,不妥。先看看再說!”

遂又勒馬回寨,令夏侯霸暗引數十騎,去往五丈原附近哨探訊息,並特意囑咐夏侯霸,要仔細觀察馬謖是否在蜀軍大營之中。

卻說魏延在渭南本寨中,左等不見馬謖有軍令來,右等不見諸葛亮有軍令來,正自納悶,卻見別部司馬趙直來到營中。屏退左右說道:“昨夜三更,丞相已然辭世。臨終再三囑付,令將軍斷後以擋司馬懿,緩緩而退,不可發喪。今兵符在此,便可起兵。”

魏延心裡對此已經有所預料,遂問:“何人代理丞相之大事?”

趙直道:“軍中一應大事,盡與楊儀;用兵密法,皆授與姜維。此兵符乃楊儀之令。”

“馬謖何在?”魏延大驚而起,他沒有理由不驚訝,最近軍中諸多事務都透著一股子詭異。

本來,丞相若亡,繼任者毫無爭議,必然是馬謖,如果馬謖不接這個重任。那便應該是老將趙雲接任。他魏延的順位當在趙雲之後。

考慮到趙雲那麼大一把年紀,掌管一支偏師都有些顧不過來。所以,如果馬謖不在大營,那必然應該是他魏延當家做主啊!

可現在大權給了楊儀?

楊儀只是一個主簿。

他也配?

趙直搖頭道:“趙老將軍身體抱恙,幼常日前已經去了隴山道主持大局。”

魏延心裡一喜,一臉正氣凜然道:“丞相雖亡,我今尚在。楊儀不過一主簿,安能當此大任?他只宜扶柩入川安葬,我自率大兵攻司馬懿。北伐大業正處於關鍵時刻,豈可因丞相一人而廢?”

趙直道:“丞相遺令,教我等且暫退,不可有違。”

魏延怒道:“丞相當時若依我子午谷之計,早就取下了長安!我今官任徵北大將軍、南鄭侯,安肯與主簿斷後!”

趙直點點頭:“將軍所言雖是,然卻不可輕動,若動則令敵人恥笑。待我往見楊儀,以利害說之,令彼將兵權讓與將軍,如何?”

魏延想了想,自己手底下只有一萬兵馬,楊儀手底下至少有五萬以上,便依了趙直的話。

趙直急到大寨來見楊儀,將魏延之語盡數轉達。

楊儀道:“丞相臨終,曾囑咐於我,若魏延不聽調令,我等自去,不必管他。”

於是楊儀領兵扶柩,徐徐而退,令姜維斷後。

魏延在寨中左等右等,不見趙直來回復,心中疑惑,便令馬岱引十數騎往探訊息。

不多時,馬岱回報道:“四萬後軍大半退入谷中去了,其餘諸部不見蹤影。”

魏延先是一驚,繼而大怒:“豎儒安敢欺我!我必殺之!”

遂問馬岱:“公肯助我一臂之力否?”

馬岱毫不猶豫點頭:“若是馬謖統兵,我自服氣。若是楊儀,斷然難服!我今願助將軍攻之。”

魏延大喜,即拔寨引本部兵馬,抄別路望南而行。

他想清楚了,蜀漢的軍隊體量至少要分為五路。

一路坐鎮成都,這部分人馬不多,只有三萬多人,掌握在陛下手中。一路鎮守雲州,這部分兵馬也是三萬多人。還有一部分鎮守白帝城,這部分兵馬也是三萬。其餘兵馬共計二十萬,分為兩路,負責北伐曹魏。

魏延的要求不高,大將軍一職他知道自己爭不過馬謖,但這兩路北伐軍其中一支的主將,他必然是要爭一爭的。

只要他現在幹趴楊儀,拿到軍權,哪怕以後陛下劉禪覺得他有些過火,也絕對不會拿他怎麼樣。

原因無他,蜀漢缺大將。

而他魏延是上將,有橫的資本。

……